第一百零七章 立皇太子,封伯爵,處死太妃!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七章 立皇太子,封伯爵,處死太妃!,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君側?”
天啟聽後不由得一驚。
張貴則想了想道:“陛下,他們這是狗急跳牆了,擔心朝廷藉此事查火藥走私桉而查到他們身上。”
天啟驚訝之餘,也明白了過來,點首冷笑道:“也不知道是誰清洗誰!他們要敢清君側,朕就敢親征!”
“陛下真欲親征?”
張貴問道。
天啟點頭:“如今我大明從裡到外都爛透了,不只是文官,連開國勳貴都開始通敵賣國,更別提在遼東養虜自重的邊將,你覺得朕再不親征重立帝威,還能有別的什麼辦法立威?難道就靠幾個還有忠心的大臣,靠你這個外戚,就能行?”
張貴道:“但兵者,乃兇器也!陛下可得想好。”
“朕已經想好了。”
“傳旨禮部!立皇長子為太子,擇日舉行大典!以皇太子立,並推國舅張貴護皇長子功,晉太康伯張國紀為太康侯,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張貴封睢州伯。”
天啟突然下旨道。
隨即,天啟就對張貴說道:“現在夏允彝在睢州推行新政試點,而朕現在封你睢州伯,便是要你將來,一旦睢州新政試點推行的不錯,就要輔左皇太子繼續推行變法。”
“陛下,臣可是外戚。”
張貴神色凝重道。
天啟苦澀一笑:“朕若未能若武廟一樣平定叛賊的話,那皇太子就需要你這外戚去制衡文臣勳貴,誰讓朕已經得罪了他們!他們不會想要朕的兒子即位,除非,有你逼著他們讓朕的兒子即位。”
說著,天啟就問道:“你可明白了?”
張貴道:“臣明白了!臣謝陛下隆恩,但臣希望陛下活著回來!大明到現在這個地步,更需要的是一位英明決斷的天子,而不是幼主。”
“朕儘量。”
天啟回道。
禮部收到旨意便真的開始準備起皇長子受封為皇太子的大典。
這對於許多真正關心大明社稷安危的大臣們而言,倒是一個好訊息。
他們一向把皇儲視為國本,認為皇儲定,則國本安,則天下安。
要知道萬曆後期,為了一個皇長子封太子的事,可是鬧得沸沸揚揚,朝堂上因此爭執數十年。
只是,因為現在的皇太子舅父乃是視士大夫為國賊的張貴。
所以,也還是有不少大臣對此事並不樂意談及。
但他們也不能明著反對,畢竟立嫡立長,不容置喙。
皇長子現在虛齡六歲,倒也能夠參與受封大殿。
在天啟下旨讓禮部著手準備封皇長子為太子的大典後,就按照張貴的提議,拜祭了太廟,且向他朱家的列祖列宗奏明瞭劉太妃欲斷國本而幹朝政的罪。
隨即,天啟就下旨將劉太妃賜自縊。
他沒有因為薊遼總督王之臣和總兵陳洪範以若殺劉太妃將以十萬大軍清君側的威脅而選擇妥協。
因為天啟很清楚,大明已經到了快要亡國的時候,妥協苟且已沒有任何意義,無非是他和兒子或者他孫子之間有一個是亡國之君而已。
劉太妃則在投繯之前,看了天啟一眼,道:“陛下,這次若不是他張國舅早有謀劃,你不會贏的。”
天啟笑了笑:“朕輸了又如何?你以為朕沒想過這些後果?朕之所以還這樣做,就是因為朕寧讓他們罵,讓他們去詆譭,也不會在朕還是皇帝的時候,讓他們日子好過!朕不是皇祖父,朕不會躲在深宮裡,被一兩個言官罵了都只能生悶氣,朕更不是父皇,被罵了還得唾面自乾,朕是寧死也不讓朕難受的人日子好過,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劉太妃無奈苦笑:“果然有的人一兩句話威脅就怕了,有的人拿刀架在脖子上都不怕,老身還能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