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準建生祠?官僚們慌了!,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士英無奈,他沒想到張貴會以“如果不封他為王,他會潤得更遠”的話來威脅大明文臣武將。

馬士英只得按照張貴的吩咐來寫了張貴彈劾劉廷元,以及要求且以郡王閒爵世鎮旅順的奏疏。

大明的許多官僚的確是希望能夠靠走關係的方式倖進的。

畢竟如果靠資歷、能力功績以及清廉程度這些指標進行考核而獲得升遷機會的話,那時間成本就會太高,也會讓很多隻想要權不想盡責的利己主義者以及能力平庸但願意為自己使勁撈錢的無能官吏,很難透過正常渠道升遷到高位去。

而且在官僚體系中,這種混子佔大多數。

這是沒辦法的。

人性就是更喜歡選擇捷徑。

也如馬士英所言,天下無論如何,還是小人多。

再加上儒家文化影響幾千年,不重視規則更重視人情,乃至認為親親相隱本就是值得讚揚之行為的思想早就根深蒂固,一時也難以更改。

也就使得很多人雖然嘴上說仁義禮智信,但滿肚子裡卻是如何走旁門左道。

故而,大明的官僚集團們其實很需要一個獨·裁者。

這樣他們就只需要費盡心思地討好這個能決定天下一切的人即可,進而可以透過討好與諂媚這個人的方式獲得升遷,進而獲取更多與自己才不副實德不相配的利益,同時也能掩蓋自己的無能。

但如今真正主宰天下一切,而可以被他們阿諛奉承的皇帝陛下卻深居不出,不給他們阿諛奉承以圖倖進的機會。

而只能選擇代替了皇帝能主宰天下一切又剛好立下大功的張貴。

所以,大明的官僚們現在其實是很需要張貴的。

就像是歷史上大明官僚們很需要魏忠賢一樣。

也正因為此,劉廷元作為想以捷徑進步的官僚之一,也就主動給張貴建了生祠。

偏偏張貴最終還是沒領情。

學過歷史,又知道這個世界的政治規則不是隻有這一種玩法的他,也就選擇了拒絕,拒絕被官僚們拖下水,而是選擇以退為進,一方面準備潤一方面逼著想把推到前面來做第二個嚴嵩的天啟跟他妥協。

張貴可沒打算真的給老朱家打一輩子工,然後臨了還要被老朱家的人卸磨殺驢。

張貴也深知,在權利鬥爭面前,任何親戚關係都不可靠。

所以,張貴現在就乾脆打道向南,去了旅順。

那裡有他的絕對心腹西廠官員黃斌卿在那裡駐紮的水師,水師骨幹多是他的家丁出身的人,可以讓他隨時潤去其他地方。

可以說,張貴只要到了旅順,可以隨時做一名像鄭芝龍一樣規模的大海盜。

這也是張貴與中華歷史上傳統權臣不同的地方。

中華歷史上傳統權臣受時代的侷限,只有大陸意識,以為天下就神州這一塊,其他地方皆是蠻荒之地。

但張貴作為一名穿越者,是有還有海洋意識的,知道除了陸地,還有海洋可以作為自己富貴一生的立足點。

不過,也正因為此,當張貴沒有在得勝之後立即還朝而是去旅順的訊息傳出來後,即刻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個時代的人都不理解,不理解為何張國舅在自己最得意的時候要稱病去海邊,不來京師接受群臣的恭賀,享受莫大的榮光。

第一個不理解的是馬士英。

而第二個不理解的就是劉廷元。

劉廷元是真沒想到,沒想到他會因為給國舅張貴建生祠,而被革職拿問。

張貴有先斬後奏之權。

所以,不等張貴彈劾劉廷元的奏疏遞送進京被批紅,在遼東的錦衣衛已經先得張貴之令,將劉廷元控制了起來。

“我要見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特種兵之二次入伍

喜歡啃排骨

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

庭外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