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盛世文治,編寫《天啟大典》!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八章 盛世文治,編寫《天啟大典》!,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續寫《永樂大典》?”
天啟剛出關,應該說是出自己的御用實驗工坊,就聞知了張貴要續寫《永樂大典》的想法,且還特地召見了張貴,問起這事來。
天啟雖談不上非常好大喜功,但也的確希望可以在自己在位期間,修撰一兩部大典,以彰自己這個帝王的文治功業。
畢竟一個帝王是否算得上明君,看得不僅僅是武功,也要看文治的。
何況,天啟如今也開始想讓後世之人記住他的天啟朝在變法改制十年後,已開始中興,大明再度已進入盛世。
而這個時代證明盛世的方式之一就是修書!
所以,在張貴提出這一想法後,天啟就心動了。
在天啟這麼問後,張貴也就回道:“是的,陛下,這也算是繼承成祖文皇帝之基業,發揚我大明文脈之盛,以彰陛下未負祖業之功。”
天啟點了點頭。
而張貴則又道:“而且,自成祖文皇帝編寫《永樂大典》後,我大明赫赫揚揚已歷國祚兩百餘載,這期間有煌煌大才者,大書者,不說多如繁星,至少也是不可勝數,尤其是自陛下繼位以來,廣開民智,科舉擴張,使天下學問通達者增益極多,難道陛下就真的要坐視這些新出之學問新出之賢士思想,在百年之後漸漸消弭而不為人所知嗎?”
“就比如宋公(宋應星)所寫之《天工開物》,還有畢公(畢懋康)眼下所著之《軍器圖說》,以及大司農所撰之《度支奏議堂稿》等等。”
“更重要的是,陛下您自己所積累的器械與自然之知識,這些豈能遺失?”
“如今,大明很需要將此續寫進大典裡,印成多份,藏於天下各處,乃至直接增建官辦藏書閣於天下,令漢人翻閱!”
“怎麼也能讓後世之人更多的知道這些書,知道在國家危難時,陛下這些人是如何在治世治學的。”
“胡畏中華者,火器也!準確而言,胡畏我大明,非只火器,乃是文化底蘊,諸多實學知識與技藝積累。”
“所以,陛下,臣認為不能讓這些本是我大明所依傍的優勢丟掉,乃至被後世之人遺忘,反而使蠻夷後來居上,使百工技藝成了蠻夷的優勢!”
“為此,陛下就應該續寫大典,把大典沒有補錄的涉及實學以及各類技藝的學識補錄進去,這樣將來即便理學經學再度復興,成為官學,也不至於使今日之積累全部被毀。另外讓更多人看見後,也使實學也就是臣所謂的科學難以被忽視。”
張貴興致勃勃地說了起來。
事實上,這才是他想要天啟續寫《永樂大典》的真實目的,如果《永樂大典》不把自然科學的內容加進去,會顯得很不完美。
另外,張貴清楚記得,歷史上《天工開物》、《軍器圖說》這些明代科技著作,的確在清朝被列為了禁書,而只有現在印的更多,才能避免被禁,才能避免被更多的漢人忘記。
還有就是,張貴覺得,自己如今如果不趁著皇帝還重視自然科學的時機大肆修書修典,影響更多的漢人去接觸到數學、物理學、化學,乃至讓更多的漢人擁有自然哲學的思維,那就會讓理學真的可能捲土重來成為官學,進而使天下漢人依舊都沒有去探究這個世界真理的意識,而一直只知道去維護倫理,去注重內心道德的建設,去想辦法維護農耕文明的思想穩定。
所以,張貴提出了要修書的建言,也慫恿著天啟在彰顯武功之時,要修書以彰文治。
天啟認真聽完張貴的闡述後,站起了身,神色激昂地道:“豈止是要修書,還要大修才行!如今朕養這麼多讀書人,他不能不為朕做些事業。”
“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
接著,天啟又說了一句,然後轉身就走。
張貴見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