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一章 吏制大改,打擊走私!,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下胥吏數量的確已增加數倍,皆因之前為推行新政,大增各級官衙屬官屬吏所致。”

“這些人的數量規模因此增加不少,不給他們出身,的確容易讓推行的新法由善政漸漸變成惡政。”

“他們在因新法推行而被增為官吏時,或還能因為剛上任保住自己位置而積極推行,不亂來;但長久之後,人心會怠,如水不流則易腐,是需要流動起來,方可有活力。”

袁可立細細想後,還是站在朝廷利益的層面做了一番分析。

但他也不想就此讓進士出身的人白白的十年寒窗苦讀,而與胥吏相比,在仕途銓敘方面毫無優勢,也就道:

“可胥吏的清廉程度與智識氣節,的確多不如進士,何況如今科舉改制,所選的進士又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良才,所以,以鄙人之見,可以給他們出身,但需在銓敘時,功名要作為清廉與能為之外的第一銓敘之法;即同樣考成等級的胥吏出身與進士出身者,升進士出身者。”

“如國舅爺所言,胥吏之長,在於知民所疾,所以我認為,可以讓胥吏升為外官,為親民執行之用。但不必選為京官。京官需進士出身,畢竟京官是培養將來執政的,胥吏眼界智識不堪為也。”

陳子壯這時言道。

韓爌點點頭:“大宗伯所言不錯,外官可選胥吏,而這對於胥吏而言,已經算是恩典雨露,自身囿於才識不足,而不能為天下之執政,為一方父母,也該心滿意足了。”

魏忠賢也笑道:“也是,如果不中進士就可以做京官,將來做閣臣九卿,那內廷的許多為皇爺自閹的人斷子絕孫的意義何在?”

張貴笑了笑,他知道外朝內廷能讓胥吏可以做外官,已經算是很大的讓步。

所以,他也沒指望這些人能完全同意胥吏出身的人可以和他們一樣,畢竟想讓人人在政治地位上平等,是不現實的,他現在只能努力的是,讓漢人在漢人內部可以做的人人在人格上平等,也就是說讓漢人們承認在民族上,大家是同胞,在人格上也就都是兄弟姐妹。

所以,張貴也就點首道:“但我們不能不給個別出類拔萃如得天助的人一個機會。讓考成優等的胥吏在任外官後,且考成還優等,或者立下大功的或者其父母為國家壯烈而死的人,總該讓他們可以有進京考選京官的機會吧?”

不等這些人回答,張貴就道:“就這麼定了!就像內廷給了你魏忠賢這樣的不善讀書之平民一個機會參與中樞的機會一樣,也得給他們一個機會,哪怕這個希望很渺茫呢,也不至於讓他們想著裂土自立的事。”

“行,就依國舅爺所言,反正這樣的人也不多。”

袁可立先點頭道。

其他制策大臣也跟著點首。

他們都是明白人,知道給塊肉將底下的人吊著,的確更利於體系的穩定。

於是,接下來不久,袁可立這個吏部尚書便正式上題本,奏請改革吏制,給天下胥吏可以參加科舉或銓敘為外官,也就是地方官的機會。

按照大明的官制,地方上的巡按御史、巡撫、總督這些其實屬於京官,因為他們的真正官銜都是六部部堂或都察院風憲官。

所以,這些胥吏最高只可能做到布政使、按察使。

但這對於天下胥吏而言,已經是個積極的訊號。

何況,對任外官或為國立功盡忠的胥吏出身者,還會擇優選為京官培養。

雖然可能是很少的人,才會得到這個機會,但又怎麼能不算是好事呢。

就如買彩票中五百萬的機會雖然小,但只要有,哪怕是名義上有,就會有人願意為此努力的。

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制策司幾個人議定的事,哪怕皇帝天啟因為沉迷科技創造沒有參與,也基本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特種兵之二次入伍

喜歡啃排骨

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

庭外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