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為大明中興,誅其九族,其門生故吏皆斬!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六章 為大明中興,誅其九族,其門生故吏皆斬!,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經撕開臉,那就只能不死不休!”
天啟道:“你可以再說說你的看法。”
張貴想了想幹脆把袖中的一沓信拿了出來:“陛下的意思,臣明白。無非是擔心遼東李氏的根基真的太大,而貿然處置,真會壞了朝廷的根基。可陛下,您可以看看這些信,您看了就知道朝廷的根基根本不是這些利益勾結的權貴豪紳,而是他們!”
天啟接過信來,便豁然看見第一封就是崔之浚留的遺書。
“奴婢崔之浚在九泉之下給皇爺磕頭,奉國舅爺之命,遺書於皇爺,皇爺恕罪,奴婢本為李氏私人,而素來與李氏頗有來往,犯了內宦交結外臣之忌!然奴婢後來才知道,皇爺是好皇上,因為有皇上,才讓奴婢父母弟弟竟然都活了下來,如今還分得了田地,更好的是,皇爺還承認了奴婢父母弟弟擁有這些被西林書院分得的田地!”
“奴婢也知道,皇爺這樣是為了大明中興。但如今,還是有人要奪走這一切,壞皇爺的大業,這裡面就有李三爺!”
“奴婢不能因為承過他的私情,就棄皇恩大義於不顧,所以奴婢甘願為皇爺赴死!只願皇爺早日能成就大業,如果有一日免了遼餉就好,因為奴婢當年就是因為遼餉加徵,家裡交不起錢,才不得不賣掉奴婢的。”
接著,天啟又看起了第二封。
“臣神樞營訓導員封伯彥今日奉命加入敢死隊,抬棺材炸海州城,而照例留下遺書。聽聞,海州之所以難打,是因為遼東祖大壽資敵所致,而竟海州之敵得到糧食補充。故臣今日遺書不著平生所願,馬革裹屍本就是軍人最好的歸宿,只彈劾遼地將門祖大壽等通敵賣國,使臣等枉送性命,亦使大夥只當陛下有婦人之仁,優柔寡斷,寧損自己親兵,也不剪滅臥榻養寇之賊!如此下去,近衛軍必因而對陛下離心離德,請陛下早滅此敵!”
“自陛下於西山設武備學堂,使臣一寒門士子可以為國出征後,臣就早日盼望能有大明重複漢唐輝煌一天,然如今,遼地不平,臣恐陛下大業難成也!”
……
在天啟完後,張貴著道:“陛下,崔之浚和封伯彥這些人,皆是這次李如楨發動政變時陣亡之人,其中崔之浚是因為透露李如楨行蹤而為李如楨所殺,而封伯彥是在海州血戰後僥倖活下來被升調到神樞營任把總的近衛軍官校,後被李如楨於近衛軍中的舊黨所殺,也算是為朝廷而亡。”
說著,張貴就又道:“臣早就想把這些人曾經所留遺書給陛下,而使陛下知道,何為朝廷根基?以及真正心向朝廷,甚至願意為朝廷付出自己性命的人,是哪些人?以及他們想看到的是什麼!”
“朕不能負他們!”
天啟長嘆一口氣,說了一句,隨即淚如雨下。
忽然,天啟又神色嚴肅起來,厲聲喝道:“傳旨!即刻將李如楨處以極刑!其門生故舊與九族之人,皆處死!再有勸阻者,以同謀者論,皆磔之!”
“陛下聖明!”
張貴拱手,心裡鬆了一口氣。
而天啟則繼續又看起這些遺書來,此時透過這些遺書的字裡行間裡,他彷佛才更加深刻的發現,原來會有這麼多人,在為他的大明付出,在為他犧牲自己,且也竟然比他懇切的希望大明強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