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砸一千萬兩!愛民如子魏忠賢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六章 砸一千萬兩!愛民如子魏忠賢,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
張貴心裡鬆了一口氣,暗想幸好自己把格局放大到全球,用將來大明需要向全球兜售工業品進而換取糧食養活本國子民的理由,終於成功引導天啟繼續發揚他科研方面的愛好。
不然,大明就只怕真的要少一位科學巨匠了!
更關鍵的是,聰明的天啟皇帝一旦真覺得自己搞科學技術會造成產能過剩,進而產生更多的經濟問題,而也開始用皇權主動打壓科技發展時,那對於整個華夏,整個東方文明而言,肯定不是好事。
畢竟西方的科學發展已經在慢慢趕上來了。
如果作為皇帝的天啟真的要利用自己的皇權壓制國內的科技發展,那無疑會重蹈滿清晚期的噩運。
張貴不希望天啟也跟康熙一樣,只自己研究自然科學,而不鼓勵民間發展數學。
雖然天啟可能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禁錮漢人,而是擔心大明的自然經濟因此提前破產。
但無論如何,張貴都不希望華夏的歷史接下來不能一點改變都沒有,而依舊步入那個歷史週期律。
張貴現在慶幸的是,歷史上在悄然間已經因為他發生了改變。
時下已是天啟七年九月,按照原歷史的脈絡,大明該在天啟七年八月就進入了朱由檢時代。
但因為天啟沒有出現落水不治,如今大明依舊在朱由校時代。
“西廠向工業司總廠增加了價值一千萬兩白銀的火器訂購單,按照陛下御批准予執行的分股協議,諸公當從工業司的盈利中享有分紅之利,本侯今天把分紅的會票都帶來了!”
“元輔是十六萬兩。”
“魏公公是十二萬兩。”
“大冢宰是九萬兩。”
“大司馬是五萬兩。”
“少宗伯是兩萬兩。”
次日。
張貴一到制策司,剛聽見韓爌說起南直隸巡按御史袁耀然奏報東林書院被血洗的事時,他就擺手制止了韓爌的說後,且把一大沓可以兌換白銀的大面額會票拍在了桌上,且接著又拿出了一沓簽字文書,說著就又道:
“諸公可以看看文書上,工業司總廠賬房所算的賬目報表,諸公如果覺得沒有異議,就簽字拿走屬於自己的那份分紅吧。這雖是陛下的恩德,但也是諸公投資工業司總廠後應得的。”
原來,張貴在這之前,為加快大明工業司的各類工廠規模的擴張速度,同時又為了把更多的人捆綁到工業上來,也就說服天啟,讓身邊的親信大臣也對工業司投資分股。
制策司的變法派大臣為了鞏固聖寵,進而繼續獲得變法的權力,也就都投了資。
而在前段時間,因為天啟要組建近衛軍,且在遼南用兵,再加上組建西廠,所以,工業司的軍火製造因向近衛軍、西廠等國內大客戶供應軍火,盈利不少,他們也因此得利不少。
只是最近因為工業司的產能過剩,盈利已大幅度下滑,即便要組建虎賁軍,也沒有增加多少盈利。
所以,這些向工業司投了錢的大臣們,所得分紅已經少了許多,他們也已經開始沒指望還能分多少銀子。
但他們沒想到,今日,國舅爺居然會給他們分這麼多銀子。
韓爌先忍不住問了起來:“不是說,工業司已經產能過剩,好些廠都開始虧損了嗎,怎麼還能分這麼多給我們?”
“我不是說了原因嗎,西廠要花一千萬兩白銀買工業司的軍械。”
張貴回道。
已經升為吏部尚書的袁可立想了想後問道:“西廠又要擴編?國舅爺該不會是要擴編在江南的西廠官校吧,可朝廷還沒批准西廠擴編,西廠就先拿自己的庫銀出來買軍械了?”
“大冢宰神機妙算,西廠的確要在江南擴編!畢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