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章 莽撞人-於琥,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刑部尚書-趙勉,進士出身,是東宮的嫡系,入仕以來,一直在戶部、刑部當差。振農桑、興水利,治獄明察等方面成績斐然,屬於那種精明強幹的能吏。
任何事交到他手上,保準辦的漂漂亮亮的。可於琥這案子,趙勉辦的,怎麼說呢,雞肋,說沒辦,辦了;說辦了,跟沒辦也沒什麼區別。
蔣瓛拿著太孫手諭去的時候,這傢伙跟送瘟神一般,把於琥一案的卷宗、人犯統統交了出來。好像這個於琥,比錦衣衛更可怕。
不應該啊!趙勉也算是經風歷雨的老吏了,也參與空印案等大案,就算於琥的事涉及胡惟庸,有太子在其身後撐著,他也不用怕成這樣?
可當蔣瓛將卷宗及疑慮一併呈報後,朱雄英卻不得不佩服父王看人之準。就憑著這份心機,仁心,趙勉可以當宰相。
為什麼如此說呢?於琥就是線頭,要是拿於顯、於琥勳貴的頭銜作文章,隨隨便便就可拉一大批功臣下水,案子做起來,不比胡惟庸案少。
尤其是過去與胡惟庸走的比較近的,馮勝、藍玉、傅友德等,都有可能被牽連進去。趙勉就是不想鬧大,所以才磨磨蹭蹭的。
至於,立不立功,會不會被陛下、太子苛責等個人榮辱,在他那也就不算事了。這樣的君子,這樣的坦蕩胸懷,不是蔣瓛這種一門心思鑽營的人能知曉的。
錦衣衛指揮使司
朱雄英來的時候,於琥正在大口朵頤,這傢伙也不愧是當過寧夏指揮,軍中好漢,人都倒黴成這樣了,胃口依然這麼好。
“大膽於琥,見了皇太孫殿下,還不叩頭,你是找死嗎?”
蔣瓛的鼻子都快氣歪了,自從錦衣衛成立以來,還從沒有人敢如此的放肆。大明有衛三百二十九,像他這樣的指揮使有幾百個,狂什麼狂,玄武湖的王八,都比他這號人物多吧!
“吵吵吵,你吵什麼啊!”
“進了錦衣衛,十死無生,老子又不傻!”
“我們家父子兩代,給朱家當了幾十年的鷹犬,臨死還得跪?”
於琥還覺得委屈呢!朝廷就因為一份檢舉信,在即將北伐之際,擼了他的兵權,還把他押到應天。更可恨的是,還連累了他的妹妹、妹夫,都因此自焚而亡。
與胡惟庸有來往怎麼了?人家是宰相,執淮西勳貴的牛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活著時,別說淮西勳貴,就是天下諸官,誰不都得巴結著,誰人背後不敬胡?
朝廷翻臉了,胡案一殺就好幾萬,流放邊地,與披甲人為奴的,牽連無算。這些年來,凡是被檢舉與胡案有關的,沒一個好下場的。
就說華中,洪武七年為岐陽王李文忠侍疾,李文忠過世,竟然被罪以涉嫌謀殺李文忠,遭貶坐死。今年初,被追論為胡惟庸黨。
所以,從被關進刑部大牢那一刻,於琥就有了心裡準備,大不了就是一死。可咱爺們,人倒了、架子不倒,不能讓人背後戳於家都是軟骨頭。
他妹妹不愧是於家的女兒,剛烈啊,與潭王同焚而亡,給他這個當兄長,當了榜樣。
“太孫,某是個粗人,但也聽先父講過,君子絕交,不以惡言相加。”
“要殺就殺,痛快點,別跟個娘們一般,磨磨唧唧的。”
呦呵,還碰了個愣頭青,抬手製止了蔣瓛、宋忠,朱雄英面色一冷。撩起下襬,坐了下來,就這麼打量著於琥。
這倒不是欣賞於琥的硬氣,而朱雄英想不明,像他這種沒什麼心眼的莽漢子,口無遮攔,當年是怎麼躲過胡案篩差的。
“耍青皮,擺功勞,你這不是看不起錦衣衛,你是沒瞧得起孤啊!”
“打過仗,很新鮮麼?是孤沒打過,還是宋忠他們沒上過戰場。”
於琥這話,要是跟朱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