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負荊獻降,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擴廓睿還是有效率的,再晚片刻,徐允恭就要炮火熔城了。龍隱山西寨寨門大開,擴廓峪父子及部族將校十八人,在劉璟的引領下,赤身負荊出城。

擴廓父子分別呈金冊寶印,九足白旗列於前。二十餘人,望著九足白旗的飄帶,泣不成聲。伯也臺部的光榮與夢想,結束了!

“元-大撫軍院同知-齊王擴廓峪,率伯也臺部族,一萬三千餘眾,向大明朝廷請降。”

“特獻齊王金印,九足白旗於駕前,望大王憐憫我部孤老,留我族血脈,祭祀祖先。”

說到這,擴廓峪面露痛苦之色,哭腔說道:“今日,我率部投降,從此再無伯也臺矣。”

齊王的金印,並不能吸引朱雄英,真正吸引他,是擴廓睿手中的“九足白旗”。同體白色的大旗,上面有九條飄帶。

在蒙古帝國中,這東西作用堪比-節鉞,擁有這種器物後,統帥可以代替皇帝出征,還可不用請示,直接斬殺那些違背軍令的戰將。

隨著蒙古帝國疆域的擴大,“九足白旗”本身就成為蒙古帝國的象徵。它被視為每次出征的守護神。出征以前,人們會祭拜它。勝利後,也要舉行相應的祭祀。

是為大汗的象徵,這是元帝賜給王保保,排程天下兵馬“肅清江淮”的憑證。

摸著旗杆,朱雄英沉聲言道:“當年,蒙古攻伐金國,成吉思汗曾對木華黎說: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自勉之。”

“賜予了一面九足白旗,以為憑證,並曰:木華黎建此旗以號令,如朕親臨。可是此旗啊?”

劉璟也是微微一笑,連聲讚歎,殿下不愧是韓公高足,學貫中外,博古通今。可現在是受降呢,劉璟不得不他,眼下不是賞玩的場合。

朱雄英當然知道他話中的含義,可他的確是故意為之的。勝利者,就該有勝利者的姿態,折服了伯也臺部,俘虜王保保兒孫,是有重大意義的。

咳咳,咳嗽了兩聲,朱雄英擺了擺手,身後的侍衛便收下了金印、白旗,他也親自給擴廓父子鬆綁,並將自己的披風,為擴廓峪披上。

“昔年,本王在皇帝駕前聽教,陛下每每提及尊父,便輓額自嘆。”

“陛下說,擴廓帖木兒才不及其父,然崎嶇塞上,卒全忠孝,奇男子也。”

皇帝也一直以未能收服王保保引以為憾,每每告誡朱雄英,將來若遇到其子孫,必須收下留情,留下奇男子的血脈。

現在好了,伯也臺部能順應天下大勢,歸降歸明,便猶如唐之契苾何力,阿史那思摩,成為大明軍隊的基石。

回頭,他會俱本進京,為擴廓以下將校,及所部族人請封,從軍者單獨編成一軍,仍由其父子統帥,不願從軍者遷入關中,給其田土。

朱雄英的豐厚條件,可是把擴廓等伯也臺將校,感動的痛哭流涕,又是磕頭又是作揖的。

可冷眼旁觀的耿炳文心裡卻門清兒。碰上伯也臺部,完全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誤打誤撞撞上的,根本就不是原來的計劃。

如果不是伯也臺部投降的夠快,此刻他們估計要身處刀山火海了。至於,殿下口中皇帝的話,半真半假吧,完全是應付局。要是,再晚一時半刻,七十門大炮同時開火,就要炮火熔城了。

“殿下,是不是該擺酒宴了,酒宴過後,擴廓將軍還有一份大禮進獻呢?”

大禮,什麼大禮?

見劉璟異常認真,擴廓峪又一臉愧色,朱雄英雖然糊塗,但也點了點頭。隨即下令,大擺宴席,為伯也臺部的勇士們,接風洗塵。

席間,朱雄英還擴廓峪引薦了兩位故人,瀋陽侯-察罕改,其弟-佛家奴。雖然納哈出死了,但他的兩個兒子,依然是大明的勳貴。

“將軍,千萬不要以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