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新任務,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宴會後,朱雄英扶著朱標迴文華殿,在路上將二王疑慮詳盡稟告,大戰在即,領兵的藩王噤若寒蟬,對國家社稷、軍心士氣,是絕沒有好處的。

可朱標已經喝多了,給不了他確切的答案。朱雄英便只能留在文華殿侍候著,等著他父王酒醒了再說。

翌日拂曉,揉著腦袋的朱標,接過兒子沏好的醒酒茶,抿了兩口。靠在軟墊上,給朱雄英說了說此中的門道。

中秋是年年都過,皇帝召諸王進京,並不只是為了閤家歡聚,更是要為兵部、五軍都督府緊鑼密鼓,張羅的第八次北伐做準備。

藩王與諸將共同領兵,齊心攻伐,又互相制衡,才是陛下以為最穩妥的方法。而這次進京的諸王中,晉、燕、齊三王,亦在從徵之列。

齊王、潭王,是達妃所出,自幼與晉、燕二王不睦,兄弟之間多有摩擦。要打仗了,要有大把的軍功,老三、老四自是不願意分給他們。

至於,二王的疑慮,是朱標故意為之的。就是要利用他們之間的不和。這樣一來,三王之間有敵對,有制衡,東宮才能安枕無憂。

“可是,父王就不怕他們因私廢公,在戰事上做手腳,剪除異己,影響戰事的程序?”

怕?這個詞從膽大包天的朱雄英嘴裡說出來,還真是一件稀奇事。

莞爾一笑,眯著眼睛的朱標卻告訴他,他們三不敢,更不敢在戰事上開玩笑。否則,不用皇帝出手,朱標就有一百種方法治他們。

總而言之,怎麼用諸王,怎麼制衡他們,朱標自有考量。只要他還活著一日,諸王便威脅不到東宮,更不會成為朱雄英的絆腳石。

“這世上,除你之外。誰敢覬覦奉天殿的那把椅子,便只有死於一條。”

“這是國家法度,也是陛下與孤,達成的共識。”

以嫡以長,是國家典制沒錯。可要想立住腳跟,讓朝野敬服。只會殺人,遠遠不夠。要有實打實的功績,擺在檯面上。

一直以來,朱標奉行都“禮起於敬而止於仁”收穫了一些人心。可即便是父子,也是不一樣的,朱雄英的脾性,走不通這條道。

所以,百思之後,朱標終於給他找到了一個兩全之法。成與不成,都有功勞可拿。那便是,出任秦軍監軍,輔助晉王作戰。

當然,朱標並不是讓他去幹“頭懸於腰”的買賣,作戰之事,自有徐允恭等人操持,根本不用朱雄英操心。

而他真正要做的,就是在我軍追亡逐北、馳騁北疆之際,尋找“傳國玉璽”。只要找到了這個,朱雄英的功勞,定大於北伐諸將。

傳國玉璽?

“父王,那東西不是早就沒了嗎?”

書裡明白寫著呢,後唐清泰四三年閏月辛巳辰時,後唐末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后曹氏自焚於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自後晉至宋,歷朝歷代都是自制“命寶”聊以自慰,甘心做個白板皇帝。而宋哲宗所得的那方,當時就被認了假,不作數的。

至於,以後有關“傳國玉璽”的傳聞,也都查無實據。八九不離十都是假的,否則他們為什麼不拿出來用,以顯示自己是受命於天的正統皇帝。

“假?真真假假的,誰又能說的清楚呢?”

話間,朱標指了指一旁的櫃子,讓朱雄英將左邊第三個抽屜中的卷宗拿出來。

卷宗是當年徐達在大都繳獲的內廷密檔。上面清楚的寫著:宋哲宗所得之璽,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

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金國掠走。

至於,金國為什麼不用傳國玉璽,那就簡單了。他們本就是異族,沒有中原皇帝那種對正統的執念,玉璽與普通的玉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