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老吏-鄭士元,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兵部的幾位大員議過火器的事後,朱雄英就在前殿的榻上,對付了兩個時辰。天亮後,洗漱一番,就地接見了劉璟引來一位年僅五旬的文士。
三個月前,西安知府丁憂回籍,朱雄英便想著為尋一個務實求真的官,知西安府。可翻看了吏部舉薦名單,也見了幾個,怎麼都不滿意。
於是,便有了劉璟舉薦本章,赦免發配江浦服勞役的罪官-鄭士元、鄭士利兄弟。而現今引來的這位,便是前湖廣按察使僉事-鄭士元。
“罪臣鄭士元,叩見皇太孫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鄭僉事,免禮吧!”,說這話的同時,朱雄英還擺手示意宦官賜坐、賜茶。
鄭士元的官檔,朱雄英看了不止一次,熟的都能背下來了。鄭士元,字好仁,台州路寧海縣水車人,少有才學,聞名鄉里。
洪武四年中的進士,隨後出任正六品監察御史。為官剛正廉潔,而且行事一絲不苟,糾彈了不少貪官汙吏。其中最出名的,是洪武七年,朱桓與戶部侍郎郭桓等,勾結外官,盜賣官糧一案。
因功升至湖廣按察使僉事,到任後,力抗荊、襄地方軍政長官,嚴懲搶劫民女計程車卒,時人多頌其為青天。
要不是他弟弟鄭士利上書議論“空印案”,他也不是被髮落到江浦去服苦役,如今也必然是恭列於重臣之間。
而朱雄英之所以看上他,就是因為其清廉。鄭士元在湖廣任上時,一直忙於公務,其妻罹患重病來函,才得以回家探視。
但家裡實在太窮,不但沒錢給妻治病,甚至於妻死後,也無錢為之安葬,他的五個兒子竟央求賣身葬母。最後還是同僚親友籌錢,才得以辦好後事。
出殯時,民眾夾道送葬,那時正下大雨,民眾竟沒一人散去。就這一點,在大明官吏中,也是獨一份的存在,足以讓朱雄英側目。
是,殺了朱桓,他這輩子本沒機會回京。可他還是幸運的,誰讓朱雄英就喜歡這種骨頭硬的廉吏。
朱雄英還特意誇讚了鄭士元,清廉自律,剛直不阿。同時也虛心向他請教,常保清廉之法。
朝廷三令五申,倡導廉潔奉公,為什麼天下貪贓之依然不得收斂呢?而鄭士元卻能始終清貧不移志,威武不能屈?
鄭士元起身,拱手答道:“臣以為,為官者。.......”
為官者,一言一行,都代表朝廷。官貪,百姓則罵國邪;官清,百姓則贊國正。官不敢鎮邪,民心則無國。所以他不敢褻瀆職守,惟恐有負朝廷重託。
凡為官者,須剛正廉潔。清貧,士之常也;惟儉養德,惟侈蕩心。侈則多欲,多欲則貪。違法枉道者,遲早要招禍殃身。
說的通俗一點,為官也好,為人也罷,平時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大明律》對貪官處置,寫的明白;以往對貪官汙吏的處置,也是前車之鑑。
以身試法者,多心存僥倖,覺得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法不傳六耳,做的天衣無縫。熟不知,天下沒有不透風牆,做事也不可能不留痕跡。
隋煬帝楊廣弒父,做的夠隱秘了吧,可依然洩露了出去,引得天下唾罵,五方共誅之。最後國破家亡,宗廟傾覆,為天下笑。
鄭士元做官,就認一條,問心無愧。湖廣按察使僉事也好,窯公也罷,不過是個活計。可不管走到哪兒,他都不怕被人戳脊梁骨,他的兒子們也都能挺直腰板做人。
做官不難,做個好官卻不易,你的經得住誘惑和磨難,否則,這官也別做,早晚是招禍的根源。
“洪武朝已經二十六年了,其實貪贓之風已經有所收斂。只不過是朝廷在明處,貪官在暗處。千年積習一時還難以匡正。”
鄭士元的話,朱雄英深以為然,這也讓其想起了官檔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