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籬笆牆頭撬!,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桀驁不馴,是藍玉的本性。除了皇帝、太子,誰也壓不住他。殿中的人,都跟他相識幾十年了,藍玉是什麼德性,大夥心裡都有數。

今兒,藍玉讓大夥切切實實又認識了一下,他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甭管諸將推薦誰,他都吧嗒嘴,一副看不起人的嘴臉,氣的大夥光顧與他瞪眼了,根本就沒心思往下議。

就在皇帝快要不耐煩時,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鐵鉉,舉笏進言,奏請以皇太孫為徵西大將軍,長興侯-耿炳文為副帥,率軍西征。

鐵鉉的理由有三:其一,大明不同歷代皇朝,皇帝倡導子孫領兵,以塞王為黎庶戍衛天下,晉、燕、齊等王,都先後率軍征伐。

洪武二十三年,太孫就曾以監軍的身份,督秦藩及陝軍全部,參加北伐,並於賀蘭山,蹶前元名將張思道,破降伯也臺部,威名博於遠方。

其二,自李唐滅亡,五百餘年,關中由盛轉衰,天災不斷,戰事不休,骸骨棄之於路,百姓苦不堪言。大明建國之後,又有罪王壓榨,百姓之苦,痛入骨髓。

洪武二十一年,太孫稟旨滌盪關中官場,罰罪王、殺貪官、開倉放糧、返還賦稅。其後,領關中之政,簡拔官吏、重視軍屯、輕徭薄賦,惠及關中。

八百里秦川百姓,無不感念太孫恩德。此番出兵,兵力出自兩陝,朝中諸王諸將,於關中號召力無出太孫之右者。

“臣添為布政使,主管兩陝民務,不管為朝廷大計,還是治下百姓,都以為太孫是最合適的人選。”

鐵鉉這話說完,常氏三兄弟、徐允恭四人也隨即出班附議。而傅友德等將,見兩陝主官的態度如此,知道自己去了也沒好,莫不如賣太孫一個人情,也跟著就坡下驢,出班附議。

朱元璋扭頭看向三緘其口的沐英二人:“西平候,長興侯,你們的意見呢?”

別人都表態了,就這倆人不吭聲,他倆都是太子的嫡系,又都與東宮是姻親,一個明確的態度都沒有,可不對啊。

皇帝還真說著了,昨兒太子就明示二人,推舉藍玉為帥。可這議將還沒開始,就讓藍玉自己把事作黃了。

再瞧瞧太子爺的臉色,擺明了不想讓太孫領兵涉險,瞪了鐵鉉好幾次,那傢伙就跟沒看見一樣。而兩陝的軍政官員,又力推太孫上位,皇帝還讓他倆表態,這不是難為人嗎?

瞅了瞅太子,又看了看自己的女婿,沐英恭聲回道:“皇上,臣一直駐防在雲南,西北軍務並不熟悉。當然,太孫領兵,必定更能鼓舞士氣。”

沐英這話,說了等於沒說。誰都知道太孫親臨一線,更能鼓舞前線軍隊。要真說心裡話,他真不希望太孫去,哪有人頭天成婚,第二日就帶兵出征的。

可沐英這話,也把耿炳文推到了前面,他跟太孫一起打過仗,最有發言權了。瞧著老友神情上的不自然,耿炳文也只能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皇上。皇子皇孫領兵,在我朝久有舊習,並不足為奇。”

“太孫深得兩陝軍民之心,若能領兵出戰,必添三分助力。”

話間,耿炳文又瞧了一眼太子,話鋒為之一變:“可太孫昨日才大婚,新婚之喜,是不是,有些。”

耿炳文這話,可是戳中了朱標的心,話剛說完,朱標立刻就表示,太孫已經不是過去的親王了,是儲副,一身一發關乎國本,豈可輕動。

況且,他年輕,經驗又不足,的確不適合率軍西征。不如從耿、傅等將中,遴選一老成持重之將更為妥帖。

且說這話的時候,朱標還在下面扯了兒子一把。他當然知道鐵鉉等人是受了朱雄英的指使。更知道,朱雄英因為大婚的事在跟他鬧小脾氣。

可現在,是鬧脾氣的時候嗎?這打仗呢,而且是打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