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不容樂觀!,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安-皇太孫行宮
這裡是原來的秦王府,秦王妃-王氏帶著朱尚炳回應天觀禮,皇帝所幸就將他們母子留在京師定居。正好,朱雄英要西征,這座富麗堂皇的王府,也順勢成了太孫的行宮。
朱雄英到的時候,兩陝的一干文武,皆接恭列於正堂。面容最沉重的,要數靖寧侯-葉升,洪武二十四年開始,他一直在甘肅鎮練兵,敦煌一帶的明軍都是他帶出來。
敦煌一帶除了少量的明軍外,大多屬於羈縻的衛所管制,那裡的衛所實際都是招安的當地異族部族,總體來講處於放任自流狀態。
這些部落,都是反覆無常的小人,明軍的勢力大,他們跟著朝廷,明軍勢微,他們勢必附和東察哈臺汗國及哈梅里,圍攻大明的軍隊。
“太孫,救兵如救火,自接到朝廷動兵的軍令來,標下等就盼著殿下呢!”
“殿下,下命令吧!標下願率一萬精騎,星夜兼程,支援敦煌!”
可殿中諸文武,都用一種看傻子的目光瞧著葉升。上面坐著的那位是誰啊!當朝太孫,不是誰家的後生。
作為主帥,太孫尚且沒說如何,你就把事定了,無論從軍法,還是人情上,這都說不過去。
就是他葉升再顧念同袍的心情,也不該如此僭越!瞧瞧徐、常幾位將軍黑著臉,即便再不會看臉色的人,也知道葉升此舉,已經把人得罪了。
“葉將軍,軍情如火,孤自然是知道的。將軍的心情,孤也感同身受。”
“可總得讓孤瞭解一下戰場的形勢吧,這摸著黑打仗,豈不是打糊塗仗。”
換成別人,無視主帥,僭越無禮,朱雄英可不會這麼客氣,也懶得與他磨嘴皮,早就讓侍衛插出去打軍棍。
但葉升不同,這不僅因為他是開國功臣,更因為其飽經戰陣,威名聲震遐邇,是明軍中為數不多,文武兼備的全才將領。這樣的人,是有大用的,不能因為些許無心之語,就輕易苛責。
安撫葉升,朱雄英隨即看向徐允恭,常升,讓他們介紹現今的戰況,及兩陝兵馬、軍械情況。
先站出來的是徐允恭,自太孫受命出任徵西大將軍以來,敦煌一線的軍報,便直接呈送行營,不在向朝廷轉奏。
半個月前,南線的阿頓、曲先,阿真川一線盡皆失守。東察哈臺軍以推至冷湖、馬海、大柴旦一線,直逼安定。
北線的扎失牙蘭、盧溝兒、瓜州、古墩子、阿丹城、卜隆吉也相繼失陷。明軍一線只掌握敦煌、龍勒山,及嘉峪關以西部赤斤、馱馬城、回回攤。
這些地方,要麼只要百人隊的明軍象徵性的羈縻,要麼乾脆由各部族自行管理。失陷的如此快,皆因各部招之即叛,背叛大明朝廷導致。
像帖兀臺,曲先,阿真,東、西臺吉乃,烏圖,娜仁、哈爾騰等部,皆磔殺當地明軍倒戈。
“宋、劉兩位都督的聯名本章上書,十萬火急,賊軍攻城晝夜不停,守軍死傷慘重。”
“而龍勒山的濮璵部,他們也聯絡不上,只是見山中日日有炊煙升起,推測濮璵部還在抵抗當中。”
徐允恭對目前的戰事並不看好,各部族之眾高達數十萬,而且東察哈臺及哈梅里聯軍,也有近二十萬之眾。
他們人數眾多,又佔據大明修建的堅城,憑城拒守,就會給明軍造成極大的殺傷。一座座城池拔完,敦煌那邊的兄弟,早死絕了!
徐允恭的悲觀態度,說出了大部分將領的心聲,且不說此次太孫大婚,兩陝的大員皆到應天朝賀。就算他們在,奏報入京等到回旨,結果也是如此,這裡離京師太遠了。
嘉峪關以西,畢竟是羈縻區,懷有疑心的部族首領太多了。且這也不是明廷一家所有,歷朝歷代都是如此。羈縻州降而復反的事,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