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大禮議 (二),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奉天殿的冊封禮是國禮,本著天家先公後私的原則,去慶淑宮拜見寧妃,則是家禮。千萬別小看家禮,皇室的家法同樣繁瑣。司禮官-梅殷當先開路,引駕之外門,面東而立,並使內官通報。
寧妃郭氏身著盛裝,隨殿庭奏樂在殿升座,樂止。李祺引皇太孫由至殿東階而上,樂作,侍立於在殿前丹墀拜位,樂止。
李祺、梅殷分立於拜位前,贊唱:“鞠躬,拜“。樂作,朱雄英四拜、平身後,樂止。
之後,兩位司禮官引導皇太孫由正殿的東門而入,樂作,來到殿內的拜位時,樂止。
跪在階下的朱雄英,恭敬行了一個大禮後,拱手恭謝:“孫兒雄英茲受冊命,謹詣皇祖母階下恭謝。”
“好好好,乖孫兒,平身,快平身。”,從郭氏顫聲就知道,此時的寧妃娘娘,到底有多激動。
可激動歸激動,按禮制寧妃是不該在這個時候說話的。女官敢要上前提醒,便看到駙馬都尉-李祺抬起了手,順著他的手便看到太孫在瞪她,剛挪的半步,又悄默聲的收了回去。
給寧妃擠了擠眼睛,都得她呵呵一笑,朱雄英笑道:“皇祖母,您且安坐,再受孫兒三拜!”
三拜之後,李祺高聲贊唱:禮畢。內監官向奏請寧妃還宮,樂止。朱雄英自殿東門而出,儀駕返還武德殿。
更衣,換了身團龍袍常服,朱雄英臨殿升座。李祺引諸王由殿階東階而上,達殿庭階上拜位上,贊唱,行四拜禮。
隨後,作為諸王之長的晉王-朱棡由大殿東門先入行禮,隨後又引燕王等到殿內的拜位上。
“跪”,諸王皆依禮而行。
朱棡代表諸王恭賀道:“臣朱棡遇皇太孫榮膺冊寶,不勝忻忭之至,謹率諸王詣殿下稱賀。”
賀畢。
內外贊禮官同唱:“俯伏興”
“平身”
朱棡等諸王行禮後平身,由駙馬都尉-梅殷引諸王自殿東門而出。又復位,來到殿前拜位,重複了一次。
李祺入殿啟奏太孫禮畢,皇太孫起身返回後殿,然後再由梅殷,引諸王以長幼次序退出武德殿。
當然,冊封還沒有結束,諸王退出便要轉慶淑宮恭賀寧妃。而朱雄英則還要接受文武百官的恭賀。
百官進奉賀箋到午門前,禮部官將盛放賀表的箋函箱置於大案之上,眾官員將賀表放於箋函箱,由侍衛將大案抬到殿前。
李祺高聲奏聞皇太孫百官來賀,朱雄英身著常服出宮來到殿門,樂作,入殿升座,乃樂止。
侍衛抬著箋案進入宮門,宣箋官,展箋官將箋案安置於殿庭,引班官員引文武官員也進入宮門在拜位上就位。
知班官唱:“班齊”
贊禮官唱:“鞠躬,拜”。
樂作,以李善長、湯和為首的文武官員,皆鞠躬,行四拜禮,平身後,樂止。
......等到這一眾大禮行完,日頭已經落下了,該輪到道最後一個曲目-宮宴。
與一般的宮宴不同,太子、太孫位,列在中階,分座左右,以示與諸王的區別。下面的次序,依舊是按房來坐,只不多這次太子房,是以朱允炆,朱允熥為首,然後依次是諸王各房。
朱元璋、朱標自然是一臉喜色,甭管是功臣,還是國戚,誰來敬酒父子倆是來者不拒,與諸臣推杯換盞,好一副君臣相協的場面。朱元璋還命畫師將今日宮宴畫了下來,就叫“冊皇太孫宴”。
直至韓國公李善長,與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共計八位開國功臣至階下。
“陛下,自至正年間,臣等隨陛下起義兵,伐暴元,至今三十餘年矣。陛下掃平群雄,光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