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打狗不看主人嗎,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沐影的家當然是西平候府,沐英是軍中宿將,家中有善長治療外傷的醫者,一點都不足為奇。西平候不在京,貿然到府雖然不合規矩,但為了救命,也就顧不得了。

可剛到府門前,就看到對面的靖江王府吵翻天了,靖江王-朱守謙,與剛剛開府的長沙郡王-朱允炆對峙起來,兩邊的侍衛,甚至把刀都抽出來了。

好嘛,堂堂京師,天子腳下,兩位孫輩的郡王,拔刀相向了!這還得了,反了他倆了!將魯植交給沐府的僕人,吩咐其好生照料,朱雄英便與宋忠、沐影走了過去。

“朱允炆,別整天拿東宮嚇唬人,都是郡王,你在本王面前擺什麼譜兒!”

“想擺譜也行,等你當上太孫了,再路過靖江王府,本王反過來給你行禮。”

朱守謙比朱允炆整整大了十六歲,與燕王朱棣相差不到一歲,是直系皇族中,第一個孫輩封王的,自幼在宮中生活,屬於老牌的郡王。

雖然輩分小,但卻是與朱棡、朱棣一同長大,自視其與晉王等相同,怎麼可能把朱允炆這個剛封王的小娃娃放在眼裡。

更何況,皇族有禮法,除了皇帝、儲君不以輩分算外,其他的人見到長輩都要行禮。甭管朱允炆在其他地方,如何受人尊敬,碰到他靖江王,就要行禮。

而朱允炆呢,是個面子薄,又耗面子,自然不願意低這個頭。再說,他見太孫也只是拱拱手,朱守謙又算什麼呢!所以,兩位同輩郡王,就因為這點小事頂了起來,甚至不惜把刀都抽了出來。

呦呵,“靖江王兄,果然是大哥,竟然與兄弟拔刀相向,孤真是大開眼界啊!”

朱守謙也好,朱允炆也罷,都沒想到在這個能碰到朱雄英,都一臉錯愕的看著他。甚至都忘了,讓手下的侍衛放下手中的兵器。

正是此時,宋忠還厲聲喝了一句:“皇太孫殿下駕到,爾等還敢持兵不參,難道真的要造反麼?”

造反?誰敢啊!可即便他們不是,只要宋忠的嘴一歪,那他們也是刺王殺駕。逃不了滿門抄斬,誅滅九族的罪過,所以驚恐的眾人,都跪了下來,山呼千歲。

與行拱手禮的朱允炆不同,朱守謙傲嬌的很,靠在王府門前的柱子上,陰陽怪氣的回道:“太孫,別扣那麼大帽子,是要嚇死人的。”

不是朱守謙不知禮,而是他狂妄。當然,人家狂妄也是有資本的。他父親-朱文正抑鬱而終後,皇帝金口玉言的許諾過。

曰:兒無恐。爾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艱難,恣肆兇惡,以貽吾憂。爾他日長大,吾封爵爾,不以爾父廢也。爾宜修德勵行,蓋前人之愆,則不負吾望矣。

不僅親自教導,還一直養到了洪武九年,才讓他去桂林。在軍政權力、官屬規制、護衛甲兵、採祿賞賜、冊寶儀仗等方面均與諸子一視同仁。

可這傢伙,卻性情乖戾,陰賊險狠,肆為**,比朱樉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連當地的指揮使耿良,都逃不過他百般凌辱,封國的官員百姓深受其害。

洪武十三年,聖諭召守謙回京師而戒諭之。朱守謙復作詩譏刺。引古牽今,為其父之死,多含冤抱恨。皇帝雖然暴怒,但念及其祖父朱興隆,強壓怒火,將其廢為庶人,命其遷居鳳陽力田,使其知稼穡之艱。

洪武二十年,皇帝以為朱守謙經歷了這麼多的艱苦磨難,必定改過自新,便復其爵,徙鎮雲南。又椎本親愛之意,援引古道,諄諄訓誡。既行,又遣其妃之弟徐博同行,賜以璽書,敦敦教誨。

可朱守謙既至雲南,復奢縱淫佚,掠殺不辜,默於財貨,豪奪暴斂,號令苛急,軍民怨恣。又以大理印行令旨,遣人往諭百夷,結果使者被百夷汙辱。

皇帝只得又將其召回,仍安置鳳陽。而朱守謙橫諮如故,強取牧馬,暴擾一鄉,乃召至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