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老子、兒子!,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錦衣衛,說不說不在封績,而是要看蔣瓛、宋忠的手藝。問不出來,他們只能怪自己學藝不精。情報機構之間的鬥爭,就是在寂靜的湖面下相互廝殺。
......,三天後,武英殿外
迎面走來三位大將,從左至右,依次是右軍都督府-左都督-西平候-沐英、後軍都督府僉事-密雲指揮使-平安、昭毅將軍-提督五城兵馬司-盛庸。
三人見朱雄英過來了,趕緊上前見禮,口稱:太孫千歲。並沒有因為朱雄英是晚輩,便疏忽了人臣之禮。
“兩位伯父,盛都督,快快免禮。都是自家人,弄那些勞什子幹嘛!”
虛扶了三位大將,朱雄英便與三人話起了家常。沐英、平安都是皇帝的義子;盛庸,是朱標一手提拔的心腹,京師城防軍頭,都不是外人。
三位大將軍,對太孫賀蘭山之戰,生擒元將-張思道,陣斬張氏五兄弟,及逼降伯也臺部,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他們看來,太孫與將士們一同宵衣旰食,善用兵將,繼承了皇帝的勇武和韜略。對於大明朝來說,這比他尋得傳國玉璽更為重要。
但有一點不值得提倡,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親自上陣搏殺,一旦有了閃失,傷的可是國本。
“是是是,三位大將軍的金玉良言,孤銘記於心。”
“明日,請三位到武德殿來,孤要向三位請教統兵御戰,爭馳千里的法門。”
......
看著身著淡青團龍袍的朱雄英,與三位大將相談甚歡,御階上的朱元璋眼睛都眯成縫了。
“天大的英雄也會老,朕年輕那會,沒他過的好。”
“都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朕和你這輩子,都是給他攢的。”
前人田土後人收,當長輩的就是如此。國有長君,父子相傳有序,是國家之福,也最合人心,看下面那三位後備大將就知道。
可朱標卻有他的擔心,錦衣衛這種衙門,放在朱雄英手裡,實在不是什麼穩妥的事。朱標不擔心其被錦衣衛的名聲所累,卻擔心其利用職權,捅出更大的簍子。
“老大,這就是你小家子氣了。咱們爺們不還活著麼,天塌不下來。”
“性子跳脫一點好,他真是個三腳踹不出一個屁的悶葫蘆,你敢把大明的江山交給他麼?”
皇帝這話讓朱標心中升起了一絲無力感,他老人家哪裡知道,朱雄英的膽子有多大。給他一萬精騎,他敢打和林去。
眼見孫兒要行禮,朱元璋擺了擺手,這隻有他的爺爺、老子,用不著那套。隨後,圍著朱雄英轉了兩圈,又拽著他的袍子,左右的看了看。
恩,面露滿意的神情,朱元璋淡淡笑道:“人靠衣裝馬靠鞍,老大,瞧見沒,這身團龍袍穿在他身上,還真有點少年天子的模樣。”
這種玩笑也就皇帝能說、敢說,儲君服色比真正的龍袍,差的不多,不像帝王像什麼。
“皇祖,您可別開孫兒玩笑。孫兒還想著,當五十年太孫,好好偷偷懶呢!”
懂事!這話既表示孝心、也亮明瞭忠心。朱標是會心一笑,朱元璋也樂得開懷。祖孫三人,也都笑談中,回到了武英殿。
朱雄英可不是來請安的,恰恰是來奏事的。陝西都司-徐允恭、陝西行都司-常茂,在進京朝賀的路上,聯名發了行文,請以屯兵擴大屯田範圍。
北伐雖然結束了,但皇帝卻沒有消朱雄英監秦軍之職。哪怕他回了應天,仍然監管陝西諸衛的兵馬,所以這行文也就發到了他手中。
掃了一眼行文,皇帝微微一笑,將行文交給了太子-朱標後,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笑罵道:“長大了,學會跟爺爺耍心眼了事吧!”
屯兵開荒是本分,可關中是狹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