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武德殿小宴,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德殿
寧妃正與五公主-汝寧在殿中忙碌,江都、宜倫也跟在身後。叼著筆,正無聊的朱允熥見兄長回來,眼睛一亮,跑了過來,歡快的像個鳥。
朱允熥都快煩死了,四個女人都把武德殿“佔領”了,他連個撒歡的地方都沒有了。兄長可算是回來,他回來了,朱允熥就算是徹底“解放”了。
安撫了朱允熥,將小善圍交給郭女官,叮囑一番。朱雄英隨即上前,向寧妃與汝寧見禮:“見過皇祖母,姑母。”
皇祖母這個稱呼,嚴格來說只能對馬皇后用,縱然寧妃攝六宮事,也當不得此稱呼。可誰讓她做的好呢,對朱雄英兄弟倆,比對自己的兒子都上心。
用寧妃的話說:先皇后過身時,特地叮囑她,要照看好他們兄弟。她縱然是捨棄自己的兒子,也不敢忘了先皇后的囑託。
當然,她的確做到了,寧妃不僅收穫了朱雄英兄弟真心尊敬,連親生的兒子-魯王-朱檀,也時常吃味,說自己是寧妃撿回來的。
“好了好了,莫要多禮。”話間,扭頭吩咐女兒:“汝寧你帶著她們先佈置,本宮有話與雄英說。”
說這話,拉著朱雄英到一邊的茶几前坐了下來,很是大方的接過朱雄英敬的茶,喝的時候,也沒用袖子遮臉。
與那些亦步亦趨,成天守著規矩,捏著嗓子說話的後宮嬪妃相比,跟著皇帝上過陣的寧妃,才是灑脫的女中豪傑。
“陛下命本宮為你選妃,各府公侯家的貴女,本宮翻了個遍。......”
本來呢,寧妃最屬意信國公的孫女,長房嫡出,其父-湯鼎更是勳烈。可朱檀不久前,又續了湯家的小姐為正妃。兩任湯氏王妃,都沒有規勸好朱檀。
皇帝認為,湯家的女兒連個王府都管不好,難道他們家的孫女,就能管好武德殿麼?而且朱雄英的正妻,將來也不僅僅是一殿之主,萬不可馬虎大意。
當然,寧妃心裡也清楚,甭管太子妃-呂氏挑中的人,是不是端莊持重,怕都入不了朱雄英眼。這孩子是她帶大的,寧妃心裡有數,是個有大主意的。所以,問問朱雄英的意見,別挑來挑去,看不上眼,那就得不償失了。
“皇祖母,皇祖要看關中的奏摺,孫兒這還沒有寫完,實在是沒有時間。”
不是朱雄英推諉,而是那些公侯府裡的小姐,皆是嬌生慣養的主兒,他沒那時間,也沒那閒心去看。
應天並非久都之地,朱元璋更傾向於關中。可要遷都那裡,人事、治水、稅賦、土地,甚至駐軍都要改變。
朱雄英從返程之日就開始寫,寫了好幾稿都不滿意,所以打算明日與鐵鉉、劉璟三人商討一番,潤色一下,再到御前回話。
遷都關乎國運,現在別說讓他選妃了,便是龍肝鳳膽擺在面前,也是食不甘味,沒什麼胃口。
恩,寧妃當然也理解。早年間,她隨皇帝攻陷金陵之時,就聽皇帝說過,金陵地勢虎踞龍盤,可絕非帝王久居之所。
讓他參與此事,說明皇帝有意栽培於他,這是好事。寧妃當然不會認為,她帶大的這個孫子在推諉,信不過她。
話說回來,朱雄英與朱檀也僅僅相差四歲。可叔侄二人,相差的就太多了。朱檀是文不成、武不就,就好《淮安子》,偏偏學那劉安。
雖然沒有朱樉那麼作惡多端,但那荒誕不經的脾性,也常常受到皇帝的申飭。寧妃是不指著他,郭家的將來,還是得放在這孫兒的身上。
一想到這,寧妃還的感幕天恩,要不是皇帝把朱雄英交給她教養,她哪裡能與皇長孫如此的親厚呢!
“好好好,祖母都依你!等你忙完了再說。”
“既然,你最近的差事多。東宮那邊的推薦,本宮就替你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