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選擇,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廷明發詔令,虞王代天巡閱邊事,早就六百里加急發到了秦藩。秦王大肆捕殺逃奴,就是怕這些人在路上碰到朱雄英,一杆子捅到皇帝那去。
更何況,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甭管朱雄英在皇帝那有多受寵,到了秦王的地頭,也不可能就因為幾句“流言蜚語”,就拿下一位實權的藩王。
弄不好,秦王反咬一口,參他一個有違孝悌。南京那邊還不清楚情況,到時候吃虧的是誰呢?
退一萬步說,即便朱雄英掌握了足夠的證據,又怎麼樣!從前沒人告秦王麼?不是沒有,到應天擊登聞鼓鳴冤的都有。
可結果呢?皇帝申飭一番,罰秦王抄抄《祖訓錄》,減免西安府一些賦稅,也就罷了!總的來說,治標不治本。
朝中官員,對於“諸王靖邊”的策略,一直是頗有微詞。認為皇帝這套“郡縣制與分封制”相結合的體制,就是效仿劉邦。
是,皇帝在分封時說了:“惟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食祿而不治事。”
意思是說:大明的藩王,擁有爵位,卻不能管理藩國的人民,也不能管理這裡的土地,能拿俸祿,卻不能管理這裡的政務。
皇帝是馬上天子,他深知放縱軍隊之害。想要養活一支數十萬的軍隊,沒有資金支援根本不行。皇帝只給藩王軍隊,軍隊的工資,還是朝廷發的。
不讓藩王管錢,這些藩王根本就威脅不到皇室。限制了藩王作戰能力的同時,更沒有開疆拓土的機會。
對於虞王來說,當務之急,是爭取到宗室的支援,歷練有成,早早讓皇帝放心,冊立為太孫,定下國本。
可要是為西安的百姓張目,大義滅親,別說能不能拿下秦王,還有可能惡了所有的藩王,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
到時候,別說爭取支援了,宗室王爺們都會成了他立儲路上的絆腳石。自家事,自己知道,東宮可不是隻有朱雄英一個嫡子。
換句話說,朱雄英要是把動靜搞大了,朝中會不會有人,藉此攻擊藩國制,請皇帝撤銷“諸王靖邊”的策略,將兵權還給諸官。
虞王提到的朱亮祖提的好,皇帝好不容易,從那些功臣手中將兵權收回來,現在能交出去麼?
諸王鬧,諸官鬧,朝廷攪成了一鍋粥,而作為挑動這場風波的始作俑者,朱雄英別說當太孫了,鐵鉉敢肯定,在鳳陽幽禁至死,將是他最好的下場。
“秦王為什麼明知殿下西來,還如此的肆無忌憚。他聰明著呢,他明白就算你戳穿了,也會為他遮掩一二。”
“一邊是儲位,一邊公義,殿下要為了所謂的公義,讓唾手可得的儲位,失之交背嗎?”
鐵鉉的話不好聽,可卻是實話實說,連他爹太子-朱標,都不敢輕易挑弄“郡縣、封國”這條敏感的神經,每每以兄弟之義,含糊過去。
龍生九子,良莠不齊,諸王的問題,不是不解決,而是不到時候解決。最穩妥的方法,至少要等朱雄英自己能做主的時候,比如升座奉天殿之時!
“臣以為,殿下還是效仿太子爺先前的作法為上。”
蕭規曹隨?
敲打一番,讓朱樉知道皇帝盯上他了,收斂一下。至於天理公義,倫理道德,那隻能以待來日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現世報的。
恩,當官的首先要心狠,對自己能下去手,對別人也更能。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鐵鉉還真沒糟踐這姓,心都是鐵做的!
“激本王是吧!”
微微一笑,朱雄英扭頭看向徐允恭:“徐將軍,換成你姐夫,我的四叔,該怎麼選呢?”
這話問的徐允恭一愣,沉吟一番,拱手答道:“燕王剛果善斷,用兵常以少擊眾,身先士卒頗受將士們的擁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