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對峙!,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天來,朱標絞盡腦汁,希望找到一個兩全之法,來斡旋此事,既能保全兒子的名聲,又能避免一場血腥的屠殺。
可事態發展遠遠比他想象的糟,不知道國子監的學生,從哪兒聽說的,朱雄英會在石頭津下船,竟然跑去示威。
也許真的是蝨子多了不怕咬,或者真沒把他們當人看,朱雄英竟然喝令衛隊,將示威學子的褲子扒了,打他們的板子。
石頭津,每日差旅過往的人何止萬餘,百餘名學子光著屁股被萬人觀摩,大明朝建國以來,也沒有這樣的“西洋景”。
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一些性子剛烈的,不僅咒罵虞王無道,更吵著要投長江,以保全清名!
好嘛,本就憋著一口氣的朱雄英,當然不可能慣著這毛病,以“刺王殺駕”的罪名,將叫喚最歡的十三人,全都投到了長江中。
都是文弱的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剩下的那些學子見此,先是愣了一下,等反應過來後,連滾帶爬的,光著屁股就跑了,褲子都沒要。
“殿下,這是不是玩的有些大了?”,常森很是擔心,這明顯就是有人故意安排,目的就是讓虞王下不來臺。
哼,“本王當然明白!可本王也要告訴他們,不要打我的主意!”,說完這話,朱雄英一甩袖子,隨即登上了早已備下的車駕,向南京城緩緩駛去。
在武德殿洗漱一番的朱雄英,本來打算先去向皇帝覆命的。可還沒邁出前殿,東宮就來人了,言太子命虞王,文華殿見駕。
“殿下,要不要先去陛下請個安!”
兩個時辰前,他們剛把十三個學子沉了江,常森再傻也知道,現在去東宮,除了捱打什麼好也討不到。朱雄英可是他親外甥,常森可顧不得東宮的內侍是不是在翻白眼。
“不去,行麼?”,瞪了那內侍一眼,抖了下袍子,朱雄英大步跨出了武德殿。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躲肯定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朱標是太子,輔佐皇帝處理庶務,又是親爹,是繞不過去的。
可很奇怪,朱標的態度讓其不由一愣,竟然沒有發火。還表示他會差人去調查,是誰鼓動國子監的學子鬧事的,不會讓朱雄英白白著了人家的道兒。
“吏部的奏表,孤看了,秦藩一府六州三十一縣,便是把各司閒置的官員全算上,也填不上陝西的缺兒。”
“你去了三個月,連結案的本章都沒遞,便殺了三百八十五位官員。......”
罪證確鑿的不過一半,餘下的要麼是被人舉發攀咬,要麼就是以“人浮於事”入罪。有罪的不說了,到了應天,他們也得死!
剩下的,朱雄英拿不出人證、物證,僅憑他們不諳政務,或三五句供詞,便構人以罪。並以“昧心不義”為名,將他們的家眷一併處死。
至於被牽連的屬官、差役,更是不知凡幾,御史-方乾奏本怎麼說的:軍流路上,哀嚎不止,老弱婦孺棄之於野,虞王之害,甚過秦王。
“本來是讓你去小懲大誡的,敲打下你二叔和西安府的官吏。”
“你上本非要嚴辦,行,滿足你,給你權力。”
“可你呢?大開殺戒,濫殺無辜,比起你二叔來,你又如何呢?”
國家自有法度,便是要整肅綱紀,也要循著規矩來,大明是有律法的。“明禮以導民,定律以繩頑”,李善長沒教過他麼?
《大明律》十二篇,三十卷六百零六條,哪一條讓他不經法司,隨意捕殺官員的。
懲治貪官汙吏,可以;處罰罪王、罪妃,也可以;可朱雄英不能只顧痛快,總得顧及一下勳貴百官、仕林學子吧!
皇帝為廣開言路,在立國之初,就立下了法度,言官可風聞言事,言著無罪。朱雄英執法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