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交鋒,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雄英的突然到來,朱標的確是挺錯愕的。別看他們是父子,可這七年來,朱雄英哥倆一直住在武德殿,與東宮很遠。相處的時間短,自然沒有呂氏、允炆他們親厚。

當年,宋忠負責徹查“那事”,手也摸到東宮的邊,雖然被朱標擋了回去。但從那以後,朱雄英便與他疏遠了,再也沒跟他撒過嬌,見面也是謹守規矩。

朱標當然不知道,早在朱雄英從棺材爬出來的那刻起,他就不在是他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他娘又去的早,如此疏遠,朱標心裡一直不是個滋味。

不過,都察院畢竟憲司衙門,不可因為父子親情,就壞了國家法度。所以,朱標只是令朱雄英一旁從觀,繼續與詹徽審問在堂人犯。

從上午開始,朱標一直不肯坐到現在,之所以沒有退堂,就是想從人犯的口中,找到一些疑點,從而以疑點為由,將案子發回刑部重審。

可詹徽不愧是皇帝倚重的幹吏,做事是滴水不露,人犯的口供,卷宗等環環相扣,一絲漏洞都沒有,找藉口都找不到。

但,朱雄英便不同了,放下君子的架子,雞蛋裡挑骨頭還不容易?於是,便以鹽引為由,給藍玉解圍。

“四川都指揮司開茶引,這話你們也信?”

“一個管軍隊的衙門,開出茶引,從四川一路到應天,一路關卡暢通無阻!”

哎呀,“真是這樣,那藍玉可真行,他的面子比宗室親王都大!”

皇帝當吳王時,便是以江南一隅之地,定鼎天下的。這江南六省的布政使等一眾大員,都是隨皇帝起家的老臣,論資歷不比藍玉差多少。

他們憑什麼,寧可枉法,將自己置於不測之地。難道楊憲、胡惟庸的例子,還不足以讓他們引以為戒?還是說,他藍玉的威望,已經超過了大明律法,超過皇帝?

而且,從四川到南京,千里之遙,接觸此事的官兒多了,他們就沒有一個看出此事不合規矩,就應天的官稱職,他們都是草包?

那這案子可就大了,應該是涼國公藍玉,與江南諸省布政使,沆瀣一氣,行不法之事。諸省自布政使以下,所有涉及官營的官員,都在嫌疑之內!

“這事可大了!從四川到應天,各省佈政、屯衛所、藩臺、臬司、漕運上千官員,朋比為奸,欺瞞朝廷,戕害百姓。”

“陛下曾有明詔,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就算一家只有十口人,按律流放之的也足有十萬之數。”

“左都御史,你這案子硬是要的,比陛下親自的抓的胡惟庸案,牽扯的人都多,你才是本朝的第一刑吏啊!”

朱雄英此言一出,詹徽有些坐不住了,再看看上面的太子朱標,也是陰沉著臉,整個人都不好了。

更可氣的是試左僉都御史-凌漢,好了傷疤忘了疼,拿著虞王的話見縫插針,借題發揮。說什麼官員之家,人口何止十人,真興這樣的大獄,很有可能牽扯數十萬人。

自三皇五帝始,歷朝歷代的暴虐之君,不勝列舉,就算是殺人如麻的女皇武則天,也沒有興過這樣的大獄!詹徽此舉,無異於將君父置於不仁不義之地。

當然,扣帽子只不過是由頭,凌漢卻是要為先前受辱之事,把面子掙回來。誰不知道,太子仁義,從不主張以刑名治吏,胡惟庸案時,就曾逆龍鱗進言。

現在,讓他興這樣的大獄,造這麼大的殺孽,他能正眼看詹徽麼?凌漢就是要用這一番誅心之論,跟這個把他從右都御史位置上拉下來的傢伙置口氣。

“凌御史,你這話是意思?”

“誰說要行攀扯之事了?在太子和虞王面前,行血口噴人之事,你居心何在?”

看,什麼時候都不少伶俐之輩。還不等詹徽表態,右僉都御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