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器皇帝-朱雄英,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英殿殿前右側

捧著《大明修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朱文聖,跟在父親身後詳細彙報著廷議的結果。可他的父皇,眼睛卻都在兵器司工匠和器械身上,也不知道有沒有在他的話。

咳咳,“父皇,您的意思呢?”

恩?唸完了?

朱雄英瞧了一眼面帶苦色的兒子,卻依然臉不紅氣不喘的讓他再讀一遍。

仔細的聽了一遍,還簡單的提了幾個他不滿的地方,讓太子記下來,再回去商量一下,然後再報。

朱文聖覺得已經足夠完美了,他很想知道,這六個地方,是不是父皇故意雞蛋裡挑骨頭。

瞟了兒子一眼,朱雄英拍了他的後背,沉聲道:“幹你的活兒去,別耽誤朕的事。”

朱文聖非但沒走,又跟了兩步,笑著問道:“父皇,您這又是擺弄火器?”

是的,不得不承認,朱雄英在火器一途上造詣非凡。明軍使用新型火器,大多是他主持研發的。

有時候,朱文聖就想,如果他不是皇帝的話,僅憑火器一技,一定可穩坐工部尚書一職。

“老大,朕教你個乖,這不是擺弄,是革命!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它不僅能改變作戰方式,更是能改變戰爭的程序。”

“革命”這個詞,朱文聖是聽不懂的,可他明白他的父親,即便是下了戰場,也依然把自己當成了職業軍人,這一點倒是跟藍玉一個毛病。

做兒子的,向老子學習是理所應當的,更何況朱雄英還是君父。所以,朱文聖恭聲言道:“請父皇賜教!”

洪武二十二年,思倫發覆寇定邊,眾號三十萬。西平候沐英選騎三萬馳救,置火炮勁弩為三行。

火門槍被稱作“快槍”,是明軍所有的火銃中,裝填速度最快的槍。可戰鬥的程序太快,它依然要用人數,彌補裝填速上的缺失。

永誠八年,工部奉上諭研發出了-火種式火繩槍,就是以火種或短火繩取代長火繩,開槍時才點燃,以免持續燃燒的長火繩在夜間暴露目標。

在速度上,它的確比火門槍快的多,但為什麼沒有列裝部隊呢?

就是因為火繩點火法的弊端太多了!比如遇到風雨的天氣,火門裡的火藥不是被風吹走,就是被雨打溼,以致不能發射;有時還沒有瞄準好,就過早地誤放了。

永誠九年,兵器司奉旨開始研發燧發槍,研發的重點主要是改進點火裝置,改進為燧石發火。在構造和效能與現有的鳥銃無大差異,主要是改進了發火裝置。

撞擊式燧發槍,扣板機龍頭下壓,因彈黃的作用與火石磨擦發火。這樣,不但克服了風雨對射擊造成的困難,而且不須用手按龍頭,使瞄準較為準確,隨時都可發射。

燧發槍配有火石自動打火裝置,不怕風雨並不須事先火繩點火,發射速度與精確度大為提升。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截止到當前,經過七年的改進,才有了這些燧發槍的最終形態。一大一小,兩種尺寸。

“但從燧發槍的角度來說,這些槍以近乎於完美,裝備軍隊,足以使我明軍火槍部隊,戰力再上三成。”

朱雄英當然不滿足現狀,他拿出了一款,中央點火式擊發裝置,也就是撞針槍,彈藥從槍管後端裝入,針擊發火。

這種槍的槍彈變成了尖的,製作的工藝也更復雜。更重要的是槍管,對線膛的要求也不似鳥銃時那麼簡單。

有來復線的槍管,彈頭在出膛之後,快速旋轉,保證了彈頭細的端始終在前面,這樣可以降低空氣阻力,增大殺傷力。而且這種槍製造出來,它的裝填量將大大改進,便不在需要什麼三段擊。

可不管是槍彈,還是槍械本事,都屬於全新的領域,兵器司現有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