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七章 自詡聰明,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商惠的規矩有三條:首先,他們的船隊,只能在本地招募水手,且按照奉化官府規定的標準,發放例錢。
其次,船隊運回的貨物,必須在本地的柴市中轉,以振興奉化的商業,增加官府的稅收,為更多的百姓提供活計。
最後一點,也是商惠給他們行的方便,允許他們在奉化境,隨意購買土地、商鋪,只要買賣公道,價格合理即可。
兩年前的奉化破爛不堪,可現在,卻是煥然一新。這片繁榮,都是官商勾結來的。可片繁榮的跨度,卻可能是一個縣,十年、二十年之功。
這些錢,都是那些奸商送到,目的無非是想多牟取一些利益,在蓬勃發展的奉化,分一杯羹!
是,商惠承認這麼收受賄賂不對,可不收這些錢,那些蠅營狗苟之徒,能放心把錢用在奉化嗎?
“這麼說,你還有功了,朕還得賞你了?”
朱雄英承認,地方官府設立一些區域性的政策,鼓勵工商業,帶動縣城的發展,讓更多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路子沒錯。
朝廷的精力畢竟是有限,能招攬更多人振興工商業,解決更多人吃飯的問題,朱雄英鼓勵還來不及呢!
這完全可以形成規範擺在面上,公平公正公開,而不是跟商人一樣,講什麼所謂的交情辦事。
沒三分利,他們能起二五更嗎?這其中的交易,又會間接的害多少人?
“你是不盤剝百姓了,可你的政策會讓他們,有一百種方法從百姓身上盤剝回來。”
“你以為你收的錢都是乾淨的,朕告訴你,那依然是民脂民膏!”
拿奉化的兩個碼頭來說,朱雄英今早去頭轉了轉,那裡的貓膩多了,老百姓的苦力照出,可他們得到的回報,卻被奸商與無賴層層盤剝。
“朕告訴你,那些百姓在跟他們點頭哈腰,保住那仨瓜倆棗的同時,心裡卻在罵朕的祖宗十八代。”
商惠懂的,各布政使不懂,兩閣六部的重臣不懂,還是為朱雄英這個皇帝不懂?他們為什麼沒有輕易的嘗試,就是因為見慣了人心作祟。
別提什麼摸著石頭過河,總會有一些犧牲之類的;那都是屁話,沒犧牲到他們頭上,沒有切膚之痛,當然可以大言不慚的說。
讀書人,尤其是名師教出來,初出茅廬,都狂的沒邊。總覺得老子天下第一,誰也沒有我聰明。
可沒經歷過人心險惡,滄海桑田;不腳踏實地的幹,憑藉小聰明,早晚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
“朕的老師文昭公活著時,門人故吏無數,天賦異稟者不知凡幾。”
“可你知道他最討厭什麼人嗎?”
“自作聰明,自行其事的!”
這世上,從來都是講規矩的,道德上祖宗們流傳下來的人情世故;禮法上有國家典制約束。想用錢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那就是離經叛道。
其實,商惠有自己的想法,完全可以上書請示再行其事;可他就是自詡聰明,自詡比所有人都聰明,才落得這樣的下場。
“商惠,你說你是為了奉化的百姓。”
“那朕問你,從那個小販到圍觀的百姓,你問過他們,願意嗎?”
商惠可以認為自己是高尚的自我犧牲,但他沒有資格,強迫他人犧牲自我。
朱雄英氣的手都抖了,國家開科取士,耗費無數人力物力,選拔人才,就這麼被腐蝕拉攏了,怎麼能不氣。
見皇帝指著自己,劉璟點了點頭,接著說:“官場勢力,物慾橫流,是個不見硝煙的戰場。”
“為官者,不僅要造福黎庶的志向,更要有一顆堅持原則的心。你呀,走錯路了。”
無論從出發點,還是為官的志向,商惠都沒有錯。他錯的,不僅是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