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五章 雄兔腳撲朔,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倉促之間想建立牢固的城塞,顯然是不可能的,幸好他事先不想波及太多的百姓,把他們都驅趕走了,原武城四周的村落成了他城塞的基礎。
就在燕軍就地取材,改建村落,加固防禦之時,對面的西軍送來了一隻錦盒,裡面就裝了一道菜-清蒸鯉魚!這道菜,讓心如鋼鐵的朱棣不由一怔!
“父王,父王,您怎麼了?”
朱高煦叫了三遍才他從思緒中拽了回來,看著錦盒中的鯉魚,朱棣不由一聲長嘆。
“父王,不行啊,萬一這東西有毒。”
可朱棣卻不管他,夾起一塊魚肉,就放在了嘴裡。點了點頭,味道的確不錯!
旁觀的姚廣孝,笑著問道:“殿下,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典故?”
什麼叫察言觀色,什麼叫見微知著,姚廣孝的確是人精,一下就戳中了朱棣的要害之處,也給他一吐胸中鬱悶的機會,這臺階遞的是太是時候了。
目光深邃的朱棣,頗具回味之色,沉聲言道:“這道菜,是本王小時候最喜歡的。”
朱棣等幾兄弟小時候,朱元章還在“創業”,雖是主公之子,但日子過的並不富裕,馬皇后又持家儉樸,兄弟幾個也只有在生病時,才能吃到好東西。
朱棣打小就比其他的兄弟機靈,他嘴饞了,不敢跟馬皇后說,更不能為難他不得寵母親,所以整日在朱標身前身後轉,什麼都不說就是跟著。
小孩子嘛,都貪嘴!朱標那時候也不大,可卻明白弟弟心裡的想的是什麼。所以,天一亮就到湖邊去一邊讀書,一邊釣魚。
可他釣魚的技術不怎麼好,在湖邊坐了一天,就釣了一條不到三斤的小鯉魚。回來後,帶著朱棣、朱橚、朱楨,偷偷到伙房,給他們坐了清蒸鯉魚。
朱標的手藝不怎樣,鹽放的多了一點,可三兄弟卻吃的乾乾淨淨,連魚頭都沒有放過。自那以後,朱標便有了個習慣,就是在湖邊看書,釣魚。
別人都以為,這是朱標的雅趣,可只有三兄弟知道,大哥就是為了每天能給他們弄一條魚吃。而且,這種習慣一直持續到他們搬到應天。
唉,“仁宗皇帝,恭謹仁義,有賢者之風。可惜了,可惜了!”
姚廣孝這一聲感慨,讓朱棣有些後悔了,大哥活著的時候,待他的恩情如天高海深。人還沒走幾年,他這個被仁宗帶大的弟弟,就跟起兵搶他兒子的皇位了。
要是楚王早早送這道菜到北平,朱棣真不確定,他還能不能下得了起兵這個決心。
“父王,這食盒裡,還有一封信,是六叔寫的。”
哦,朱棣接過來,展開一看,信中並沒有斥責反賊逆兄之言,反而對朱棣及燕王府一眾家小充滿了擔心。
國家有法度,皇族有制度,起兵造反,罪無可赦,他日兵敗被俘,全家難免罹難。
朱棣可不是朱允炆,朝中有那麼多仁宗提拔官員,為家小甘開方便之門,保下家小。......
哼,“裝什麼活菩薩,當我不知道嗎?宮變之時,就屬他最積極。”
“他要是念著大伯的好,能親手砍下朱允炆的頭顱,貓哭耗子的假慈悲。”
可從朱棣手中接過信的姚廣孝,卻不這麼認為;楚王殺朱允炆,明顯是出自上意;皇帝起于軍伍,仁宗過世後,他回京第一件事是就是接管兵權。
再說,有藍玉、徐允恭及常氏三兄弟在,那裡容得朱楨發號施令。為求自保,交份投名狀,殺掉侄子,也是無奈之舉。
雖然他的信裡沒有明說,但意思很明白,他不看好燕軍的未來;看在手足之情的份上,勸朱棣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大和尚說的對,可這也不是他全部的意思。”
“盡了手足之情,他也要盡君臣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