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二章 燕王府的咆哮,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朝夕之間的事。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拼死一搏,贏了就是萬萬年,輸了還是一死,有什麼可猶豫的。
張武拽了徐增壽一把,沉聲說道:“增壽,殿下要的是正大光臨,起兵的藉口。”
是啊,沒有正大光明的藉口,那就是謀逆,天下諸王也好,封疆大吏也罷,沒人會幫他們,招來的只會是口誅筆伐,作壁上觀。
北平十七衛,是有十幾萬人馬,可朝廷掌握的更多。以一隅之地,對抗整個朝廷,絕對不是個明智之舉!
“扯澹,造反就是造反,找什麼藉口起兵都是造反!”
“人家是順位繼承的,手裡掐著玉璽,坐在奉天殿,名正言順。”
以張玉、朱能的意思,借不借口的都是次要的,主要看殿下有沒有放手一搏的決心。他們都是飽戰之將,這輩子打的大仗、惡仗多了,都看人數衡量,早用腰帶上吊了。
朱棣磨了磨手上的扳指,沉吟了一會,扭頭瞧向姚廣孝:“老和尚,你怎麼說!”
報了一聲佛號,姚廣孝微微一笑:“貧僧不懂兵法,可亦知四兩撥千斤之效。”
袁共說的天象,他也懂,五龍同朝,禍亂天下!先帝、仁宗、朱允炆之後,便只剩下朱雄英與朱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他們叔侄是絕對不能共存的。
對於燕王而言,這仗早晚得打。朱雄英是個有大志的主,而且登基以來,推行的新政,效果也是立竿見影。要是等他坐穩了江山,收穫了天下的民心,便再沒人能治。越晚動手,對燕王越不利。
“清君側,怎麼都是清!可以站在皇上這頭,也可以站在他的對立面。”
“藉口嘛,現成的!兩閣奸臣蠱惑皇上,不尊祖制,藐視《皇明祖訓》,殘殺手足,迫害忠臣良將,太多了吧!”
朱棣目前是先帝諸子中,最年長者,又掌宗人府事,是名正言順的長輩。手裡拿著《皇明祖訓》,奉先帝遺命而起兵,怎麼就不光明正大了!
應天的那個小皇上,再兇也不過是孩子,如何能與老成持重的燕王相提並論。由燕王來領導大明,對朱家,對天下黎民都是好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