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章 燕王府,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廢除禁海令的同時,兵部還向邊境諸都司行文,深壕塹,高城垣,屯田儲積,操兵養馬,以備不時之需,不可自我擾之,諸將敢妄興邊釁者,斬。

北平-燕王府,朱棣攥著行文面色很是陰沉。洪武二十九年,朱雄英以監國之名,命其率軍進行第十三次北伐,詔書裡怎麼說的:寇邊者-死。

僅僅過了三年,他就悖逆先帝鞏固北方的戰略,置面攻滅北元大業半途而廢,那大明洪武一朝,耗費的國力,搭上的人命、財富豈不是一朝化為泡影。

敗家子,敗家子啊!先帝把皇位傳給他,絕對是一生最大的錯誤。他登基之前的銳意進取,處處效彷先帝,都是為了取得帝位。

懂事的朱高燧,見他爹有發怒的跡象,自作聰明的附和道:“果然是先帝的好太孫,他登基之後,改弦更張了多少事,先帝的規矩,在他眼中就是廢紙嗎?”

可他這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朱棣聽後非但沒有誇讚他,反而摔了他一個響亮的耳光。這一下,可是把朱高燧打了個踉蹌,整個人都蒙了!

“皇上是有些毛病,可也不是你個豎子,隨意置喙的!”

“立馬,馬上給本王滾出去,到偏殿去反省!”,話間,還不忘叮囑馬三保,好生看著。

是的,朱棣是對朱雄英有意見,可更討厭朱高燧的狂妄。皇帝在他這個年紀時候,已經在戰場上匹馬縱橫,建功立業了。

而這豎子,除了口出狂言,簡直是一無是處。就他這德行,別說與皇帝比了,就是高熾、高煦都比不上。

呵呵,一旁就坐的姚廣孝微微一笑,在教育子嗣方面,燕王倒是有先帝三分風采。

“家門不幸,出了這麼個孽障。”

朱棣這話一語雙關,更多是在說應天的那位。朝廷明發上諭,大力發展海軍,這就說明大明今後軍事戰略的重點將轉移到海上。

而軍費開支方面,也將向新海軍傾斜,先帝冊封的諸塞王,再也不能伸手就要,軍資糧秣源源不斷了。

“皇上這一手,還是高明的。”,姚廣孝撫了撫鬍子,對朱雄英的心機、手段,是讚不絕口。

哼,“老和尚,有話就說清楚了,別跟本王饒彎子。”,朱棣有些不耐煩了,都什麼時候了,這老和尚說話,還是說一半留一半。

呵呵,“殿下莫急,且聽老衲慢慢到來!”,話間,姚廣孝還從架子上取下一張地圖,指著天下各藩,正色敘說。

先帝雖然剛愎雄猜,但對自己骨頭,他還是十分信任的,否則不會在開國之後,建立塞王統兵御邊之策。

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帝有一帝的風格。今上的這位,除了他的胞弟-吳王,心裡未必有其他藩王的地方。

自洪武十五年,他拉秦愍王下馬開始,就已經開始破壞規則了,整個關中就成了他的藩地。他在那裡施行減租減少息的政策,著實收穫了一批人心。

所以,西征的時候,才得關中子弟拼死相隨,開拓了甘肅行都司。放著好好的太孫不當,他為什麼提著腦袋來掙命!

他愛權,嗜權如命,他比漢武帝更愛權。可推恩令、酎金奪爵,這些招數,在大明未必管用,一旦倉促施行,諸王必反。

所以,他換了個招數,溫水煮青蛙。從登基尹始,抬舉功臣,到收各都司兵務於兵部、五軍都督府,又到設立東、西兩閣,他的目的就一個-集權。

就像削果皮,慢慢削,一直削到果核,把裡面的籽摳出來。這位年輕的皇帝,很有耐心,步子也很穩,十個人九個心眼的藩王,這種連打帶削的策略,正合國情。

拿燕王來說,是,節制沿邊士馬,北平十七衛及周邊都司,都要聽從燕王的號令。可內有北平布政使張昺,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