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局為重,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漠南前線,巴尼庶也是個言出必行的漢子,既然輸給了明軍,那釋放漢人奴隸的事,自然要履行。他需要三天的時間,將各部的漢人集中到一起,然後率部向大明稱臣。
朱雄英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察哈爾部是幾十萬人的大部落,部眾旁雜,巴尼庶當然需要一些時間,去做說通各部族頭人,這點可以理解。
各部的軍報也先後抵達,藍玉、徐允恭部以完成誘敵之勢,朱能正率部攻擊守軍薄弱的河套地區。傅友德、王弼也在與東北的北元軍隊激戰。
而東面的周興,也已經成功擊潰東海女真,且以在轉進大寧的途中,稍作補給後,即開拔之前線,與徵北中軍會合,並護住南下的糧道。
“戶部主事-夏原吉押運的糧草已經到了,臣以遣張武、鄭亨二將率部接應。”
“另外,駙馬都尉-王寧,引房勝、陳旭率騎兵五千為前部,已經向西偵查,絕不會讓和林的人活著到察哈爾部。”
......,朱棣這一件件稟告著,件件都是好事,烤著黃羊的朱雄英聽了也是異常滿意,這頭三腳已經踢開了,下面的仗就好打了。
羊烤的差不多了,朱雄英這剛要招呼朱棣、常森入座,就看到耿炳文、耿璇父子疾步上前,撲通一下就跪在朱雄英的面前。
“太孫,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太子爺在春和殿,溘然離世了!”
“這是陛下給您的旨意及太子的臨終遺言,陛下命殿下與諸王,以國事為重,移孝作忠,繼續作戰!”
吧嗒,朱雄英手裡的小刀順勢滑落,嘴裡還喃喃著:“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在那個“時間”段,朱標是洪武二十五年過身,朱雄英一直以為他的這雙翅膀,可以幫其渡過這一劫,但沒有想到,效力僅僅三年。
這些年來,朱標雖然對他很嚴厲,但卻不失為慈父,對他犯下的大小過錯,也只是關起門教訓,在外卻多加遮掩。
即便寵信呂氏、朱允炆,但卻一直堅持立嫡立長,支援朱雄英建立自己的勢力。可這麼說,沒有朱標的默許,也沒有他的今天,朱標盡到了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
掃視了一遍聖旨,交給抹眼淚的朱棣後,朱雄英扶起耿炳文父子,悲聲道:“不孝子身負戎任,不能為父奔喪。容孤親書一封,於父陵前焚祭。”
坐在帥桉前的朱雄英,卻無從下筆,無數記憶湧入腦海,心中百感交集,一想到朱標敦敦教誨,不由潸然淚下。
曰:兒臣於漠南前線三叩九拜,......,商高宗、周成王,勤政事,例節儉,行仁義,布王道於四海,天下垂衣拱手而治。
我父,生於憂患,少從鴻儒,居儲位而自謙,履行寬仁之策而惠民,此至善賢君也。
兒雄英,生於安樂,坐享富貴,不知創業艱難,屢屢以武逞強,深悟往日重重,罔顧父王的教誨。今聽聞噩耗,懊悔不已,無緣再於父王膝下,傾聽仁義治天下。
王者以仁義昭示天下,非以戾氣震懾人心,施恩於天,可為守城之君也。......天若假我為君,必效法父王,以百姓福祉為念,締造太平盛世。
蒼天在上,青史在下,後世之人皆知我父子皆躬行仁道,於百姓大行仁政,堪為千古治世,而不知我父子為何人也。.......
將奏本交給耿璇後,朱雄英命其立即返回應天。至於,耿炳文這麼大年紀了,也禁不住折騰,所幸就留在軍前,參贊軍務。
拉著耿炳文入座,朱雄英關切問道:“長興侯,陛下的龍體如何?”
嘆了口氣,耿炳文唏噓著,向太孫陳述,朱元章的哀痛,同時也將朱標積勞成疾的病況,京中的近況,詳細的闡述了一遍。
不是御醫們不盡力,實在是天命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