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峙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六七章 較場演武,禍福符,金峙嶼,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制旗以賜之。
又載:孝宗(南宋孝宗皇室趙昚)詔復(嶽)飛官,以禮改葬……建廟於鄂,號忠烈。淳熙六年,諡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李正坤深慚讀書甚少,讀史更少,竟不知岳飛乃鄂王,對岳飛的故事也只道聽途說過一些,連傳統白話小說《說岳全傳》都沒看過,遑論正史對岳飛的記載,更是聞所未聞,對此彪炳史冊、巨大的民族英雄所知甚少。看來桑青大學的常莫閬教授拉自己去歷史學院學習歷史,還是很有必要。李正坤在這一刻下定決心,不再扭扭捏捏,下學期開學回到桑大,便去歷史學院報到,全身心擁抱歷史。呵呵。
鄂王岳飛在高臺上大張“嶽”字旗和“精忠岳飛”旗,說明這兩面旗他很是看重,那這兩面大旗當初在陽間抗金戰場上到底有多利害呢?
據宋史岳飛傳記載:寇範汝為陷邵武,江西安撫李回檄(嶽)飛分兵保建昌軍及撫州,(嶽)飛遣人以“嶽”字旗植城門,賊望見,相戒勿犯。
又載:兀朮、劉豫合兵圍廬州,帝(高宗趙構)手扎命(嶽)飛解圍,提兵趨廬……(嶽)飛張“嶽”字旗與“精忠”旗,金兵一戰而潰,廬州平。
從以上記載可看出,“嶽”字旗和“精忠”旗,已能起到狐假虎威、拒敵退寇的作用。呵呵。
見高臺下甲士圍出的空地上並無大黑牛,李正坤問王老頭,怎麼什麼都沒有?王老頭讓他稍安勿躁,耐心等鄂王爺出來,自見分曉。
午時剛過,忽聽三聲炮響,王爺儀仗從後面擺出,排列在高臺下面,高臺頓時顯得威嚴無比、尊祟無比。
又等了一陣,臺上走出兩排身著緋色官服的宦官、穿著綠衣的女官,分站在高臺兩側。
稍傾,在一個身材魁梧,面如冠玉,約摸二十來歲,身著鎧甲的貴公子引導下,鄂王爺和鄂王妃走了出來,較場上響起雷鳴般的歡呼聲。
鄂王爺身長八尺餘,身穿金甲,頭戴帥字盔,面色俊美,頜下三捋長鬚,眯目抿嘴,神情堅毅,身披紅色戰袍,腰懸一口斬敵劍,一看就是一位久經戰陣、威猛無比的大將。
王爺跟王妃落座,公子及跟在王爺後面的部將亦皆相繼坐下。公子乃岳飛養子岳雲,部將中排在第一位的名叫張憲,二人皆跟隨鄂王爺岳飛一起被冤殺。臺上其餘部將、幕僚,也都是當初秦檜陷害岳飛時同時被殺或同案相株連者。這些人的鬼魂到了陰間,都在鄂王山陪伴著鄂王爺,一如既往地忠誠。
眾鬼都坐定之後,岳雲、張憲復起,向王爺和王妃躬身行禮。因二鬼皆著甲冑,不能跪拜,故只躬身。鄂王爺傳下將令,演武開始。
高臺下襬著一面大鼓,鄂王爺親自下場,操槌擊鼓。
隨著鼓聲密集響起,從較場後面衝出兩支隊伍,為岳雲和張憲分別統領,每支隊伍約有千名鬼兵,全都身著重鎧,騎著高頭大馬,手握長矛或長刀。
雙方在一箭之地抵住陣腳,正面對峙,看情形似要相互衝殺。
李正坤有些心驚,所謂演武不就是演習嗎,雙方做做樣子即可,但看這兩支隊伍真刀真槍,神情凝重,象是要玩真的。不會吧,死傷算誰的?
正猶疑,鼓聲再次響起,岳雲、張憲發一聲喊,都率隊衝向對方。兩支隊伍在較場中間相遇,煙塵蔽天,喊殺震地,兵士們混戰成一團。岳雲和張憲也捉對廝殺。
岳雲使兩把大銅錘,掄得跟風車一般,密不透風,張憲的兵器是一柄長矛,上挑下攢,好比長蛇吐信,也絲毫不落下風。二鬼你來我往,雙馬相錯,轉眼間已戰百餘回合,不分勝負。
李正坤見廣場上成千上萬的鬼魂都安靜地圍觀,沒有誰走動喧譁,似乎都不敢表示自己的存在,而較場已變成殘酷激烈的真正戰場,於是,他眼中便只看見兩支玩命廝殺的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