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峙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響琴山,禍福符,金峙嶼,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容,明眸皓齒,嫣然而笑,正是豆蔻的年華?沒有看見羅帳輕掩,錦被橫呈……”
他一口氣說了十幾個關於“沒有看見……”的疑問句,聽得李正坤直乍舌,求饒道:“先生,我哪裡想得到這麼多。這名字既然不好,你為什麼要取呢?”
“原本沒有名字,有人非得讓取一個,我便隨口說出一個,沒想到行世之遠,誤人之深!”阿炳無奈而憤然。
李正坤不知道該說什麼了,跟阿炳這樣的大師能聊這麼久,已屬不易,原本不在一個層面,再難找到共通點,又不願說出什麼無知而衝撞的話來,便閉口不再言語。
阿炳倒安之若素,似乎因為瞎,看不見身邊人的尷尬,他調理了一遍弦柄,象是自語,又象是對李正坤講:“我到陰間以來,蒙包王開恩,不入輪迴,七十餘年來,流浪行吟各地,靠拉琴乞食。吃飽空閒之時,我又作了幾十首曲子,有一首還較為滿意,你聽一聽。”
一陣刺耳的刮撥聲直擊耳鼓,李正坤心臟收縮,毛髮皆豎,見這聲音是阿炳用指甲在琴絃上刮出,奇道:“先生,這是何意?”
“人生在世,大限之時,萬般留戀,千般不甘,終究溘然閉眼,杳杳赴陰!”阿炳緩緩說道,“不要說話,我帶著你走。”
一段陡峭急切之音,迴圈往復,似斷還連,似乎蹀躞難進。阿炳道:“黃泉路艱,陰陽難越。”
又一段悱惻如泣、嗚咽嘔嘔的樂曲。阿炳道:“陰司嚴刑峻法,沉鬱無情,善惡兩辨,恩仇壹決,往事錐心,前路未卜,正該傷心絕倫時。”
接下來是一段輕快雄渾的樂曲,迷迷叨叨,不知所云。阿炳高聲呼道:“走也!走也!過了奈何橋,喝碗孟婆湯,輪迴道里尋安生!”
再是一段輕盈縹緲的樂音。阿炳道:“我不隨眾生靈,只替他們歌唱,背琴柱杖,爬山涉水,明月殘陽,行吟山水間。”
琴聲迴環一陣,漸漸消散,歸於沉寂,似乎是阿炳瘦削憂愁的背影,消失在黃昏之中。
“聽懂了嗎?”阿炳問。
李正坤哇哇大哭:“曲子我沒聽懂,你的話也沒聽懂,但我心中難過。”
阿炳又拉動琴絃:“長歌當哭,你正是懂我的知音!”
琴聲激昂高亢,猶如激越的清流沖刷軀體,又轉為明麗嘹亮,象春風吹拂面龐。李正坤感到胸腔逐漸開朗,慢慢塞滿快樂,哈哈大笑:“先生,我感到非常愉快,就想仰天大笑。”
阿炳道:“想笑你就笑唄。”
李正坤道:“先生,你拉琴,我給你伴舞。”起身念動咒語,化為一道厲緊的黑風,圍繞崖邊的大樹盤旋飛舞,聲響咂咂,又從崖壁上蹭過,號號列列。阿炳終於露出微笑。
李正坤意猶未盡,擁起阿炳在山谷上飄蕩。阿炳坐在黑風之上,拉動琴絃,悠揚至美的琴聲撒遍山谷溪流。
兩鬼惺惺相惜,談世論情,頗為相投,雖忍飢挨餓,也不覺時日之長。阿炳盤桓月餘,方才告辭,揹著二胡,拄著竹杖,觸探著下山而去。這一個多月中,阿炳將在陰間創作的五十多首曲子,給李正坤拉了不下百遍,他最稱得意那首,拉了近千遍。音樂的魅力,二胡的神奇,使李正坤體會到從未體驗過的快樂和新奇,在怨鬼村六年積聚的怨氣,不知不覺得到紓解。阿炳離開時,李正坤想問一問那首最得意曲子的名字,但想起他對《二泉映月》名字的氣憤,便沒敢問出口,略有些遺憾。
阿炳走後,山樑上便只剩下日升月落,清風盈懷,李正坤無聊之極,靠回憶阿炳的琴聲打發日子。他突發奇想,從未聽師父朱高華說過這座山的名字,不如給它命個名,便化黑風下到山崖,在灰燼裡找到斧鑿,回到崖頂,找了一面光滑的石壁,叮叮噹噹鑿了十來天,刻下三個斗大的字:響琴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