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丹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四章 渡眾生,不如渡三界,法海穿越唐三藏,紙筆丹青,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小豬妖離開之後,大聖便感覺到了師父的目光凝視。
“師父.嘿嘿”大聖撓撓頭,道:“這個小豬妖他.”
法海自然不會因此去責怪悟空,而且普渡眾生本就是他心中所願,以往妖山妖洞的小妖,他也不是沒有勸善過.只是,這隻小豬妖略有不同。
相比於那些懵懵懂懂,只是單純在這個世界生存著的小妖怪,這隻小豬妖.他開始產生了對自我的認知,以及未來的正向憧憬。
而且這小豬妖,頗有悟性,若是得遇名師指點,日後必定有所作為。
“先讓為師看看這幾日究竟都發生了什麼事情。”法海知道悟空與小白龍會將景象留存下來。
“是。”大聖也不墨跡,當即便施展法術,“師父請看。”
法海與大聖的面前,出現了一道光幕,正是小豬妖這幾日見的際遇。
巡山、開會、做箭、刷鍋、偷鼎、砍柴、搶柴、偷柴.
看完之後,法海陷入了沉思。
“妖怪有錯麼?”
法海看向了一旁的悟空,這個問題的答案,早就在法海的心中了。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大聖也非常確信,並沒有什麼遲疑,“師父,妖怪本無錯,錯的是心中的惡念,不論是妖,還是人,心中有惡,手上作惡,不知悔改,這才是錯。”
“阿彌陀佛。”法海對於悟空的回答,可謂是相當滿意,早已不是當年剛從五行山下放出來時的模樣了。
這種改變,並非是以緊箍咒強行限制他的行為思想而是潛移默化之間,讓悟空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因此,法海又向悟空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說錯的是心中的惡念,為師問你惡念從何而來?”
大聖心中思索了片刻,才緩緩開口:“弟子心中雖有些想法,但卻一時難以言說。”
法海笑了笑,“人族之中,有這樣的兩種觀念,一種是孟子提出的‘性本善’,而善惡之間的變化,是因為周圍環境,以及其成長經歷的影響.就好比這浪浪山的妖怪,生就在等弱肉強食的妖魔世界之中.小豬妖能保持善心,有沒有可能只是他還未曾被惡拖入深淵?若這次他們埋伏的不是我們,咱們也未曾來過浪浪山他最後還分得了些人肉悟空,你說一切將會是什麼模樣?”
大聖無言,因為他想到了積雷山群妖,小豬妖還是運氣好些,生在浪浪山,還有一個關心他的母親.若是生在積雷山,怕是根本沒有向善的機會。
大聖也想到了自己,若自己不是出生在花果山,而是出生在北俱蘆洲,又會是怎樣的景象?
這樣說來,師父能有這樣的一身佛法,豈非也是因為自幼在佛門成長?
大聖笑容漸盛。
只是還不等他說些感想,便聽到師父繼續說道:“而另一種便是荀子提出的‘性本惡’。”
只憑這三個字,大聖自然一時難以想清楚其中的關鍵,正要向師父請教的時候,卻聽師父說道:“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荀子所說的‘惡’,其實是生靈本性之中的‘欲’,如食色、喜怒、好惡、利慾.而人則要透過自身的修行修養,來學善、向善、克己.伱以為如何?”
大聖沉默不語,只是短短兩句話,叫大聖受益匪淺。
法海見大聖聽進去了,便又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若‘性本惡’為真,而生存的環境又是這等毫無秩序的妖魔世界,那麼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
在某一個瞬間,大聖似乎抓住了那稍縱即逝的光亮,看向了師父:“師父,我們應該怎麼做?”
法海答曰:“渡眾生,不如渡三界。”
三界正,則眾生皆明。
只是,三界何以渡之?
悟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