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丹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九章 願為陛下效死!,法海穿越唐三藏,紙筆丹青,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從我自去,不過一有為君王。可吾正是要他經這般災厄,脫困之後再於人間行國政,只待行道圓滿,貧僧再渡他時,又當如何?”
“菩薩此言何意。”
文殊菩薩此刻才道:“吾號大智,行僧眾教化,此番他先受磨難,再有感悟,一朝化入靈山,便可得菩薩果...若他以菩薩果渡入佛門,受化者何止這一國百姓?可謂福在千秋,功在萬生,而他這烏雞國上下,便可化為他之佛國,從此一國臣民百姓,脫離苦難,得真正極樂。”
文殊菩薩這一番話,只叫全場眾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許多文武大臣都心生了異想。
也是菩薩之言過於震撼,怎能讓他們心中不生波瀾?
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
文殊菩薩行大智,似乎正是這一份道理,可法海只從文殊菩薩的言語之中聽得了寥寥蘊意:我都是為你好,你本該按我說的做。
也聽到了另一層:我拳頭大,我說了算。
“菩薩畫餅的手段倒也頗為了得,為了從中脫身,不惜許諾出一尊菩薩果位來。”大聖終究不是個正經佛門中人,對文殊菩薩也沒有什麼敬意...或許他說的有道理,但聽在他的耳中時,就是渾身不舒服。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八戒也哼哼道:“菩薩也太小氣了,怎不乾脆許諾一尊佛位?哦,如今人家要拆你們家的佛寺,砸你們家佛像才想起以這般手段收買人心來?”
“菩薩乃誅心之計。”悟淨也在一旁道:“此般言語傳揚出去,恐引得一國沸揚,反叫臣民罪於陛下,言說是他斷了百姓們一步生極樂之機緣造化。”
小白龍也忍不住道:“菩薩只說功行圓滿再渡他,這圓滿不圓滿,莫不是菩薩自己說了算?誰知你此言是真是假?”
三藏法師門下幾個弟子的言語,傳入眾臣耳中,叫他們更加騷亂,畢竟都是活生生的人,必定也是有個偏向的。比如這三年在青獅假王手下提拔上來的官員,就比較傾向於菩薩。
而老臣們則是義無反顧的站在他們陛下身後。
還有一些明哲保身的中間派,他們不想參與到這種無什麼用處的爭執當中,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多為百姓想幾個實惠的政策,多為朝廷解決幾個疑難的桉子。
至於誰勝,誰負...反沒什麼所謂。
而此時,文殊菩薩似乎得理不饒人,又向著那國主道:“我可收你為門下弟子,你於我同入靈山,一朝國政可交太子之手,貧僧自助你證得菩薩果時,你可自來渡化國民。”
看著把好賴話全都說完了的文殊菩薩,法海終於知道他為什麼號稱是佛門辯才第一了,也知道他為什麼總是留在佛祖身邊,很少外出行走。
這也是一張不肯認輸的嘴,明明無理之事情,從他口中聽來便覺著似乎正是這個道理。是非黑白,全在他唇齒之間。
這般行事,對付烏雞國這君臣凡眾自然是手到擒來,可遇到個脾氣暴躁的...會有什麼後果,可就當真難說了。
畢竟三界之中藏龍臥虎,誰知道會冒出什麼厲害人物來?
那國主此刻心志堅定,任憑文殊菩薩說得天花亂墜,他依舊是咬定根性不放鬆,“不勞菩薩費心,寡人既令出,我朝即日起不拜仙佛。”
也是三藏法師在此,讓文殊菩薩不敢使用佛門那等強渡神通,否則他能不能堅守心性,還當真是兩說。此道法海也擅長,但他一向也慎用,若非遇著誤入歧途且還有救之人,輕易不會動用此法。
法海為其墊了一句:“你就不怕因此惡了一眾仙佛?到時可就不是兩年旱災,將你泡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