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丹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一十六章 無獨有偶;這是...宗門召集令!,法海穿越唐三藏,紙筆丹青,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洛陽。
李治登基後不久,就改洛陽宮為東都。
並且還下詔曰:“二京之盛,其來自昔。此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
很顯然,李治並非只是一個會按照他父皇心意行事的工具人,他已經在為自己的以後做打算了。
李世民對於李治的行為,也並沒有太過約束,恢復洛陽東都的地位,本也就在他的考慮之中...畢竟“天無二日”,他這個太上皇貞觀帝同李治這個大唐天子,如果同居長安的話,遲早是要引發氣運上的衝突。
父子兩個都是擁有先見之人,不可能忽視如此明顯的問題,故而二帝分居兩京,一主內一主外,如此一來...許多隱患便都會消除於無形之中。
李治的治國本領,那是毋庸置疑的,雖然他不僅想要當一個守成之君,但他的父皇貞觀大帝實在太過耀眼,這一對比起來,就讓他這個其實足以算得上是一代聖明之君的大唐天子,顯得有些黯淡無光。
不過李治的心性還是穩健,即便是面對這樣的情況,他依舊準確的尋到了自己的定位,該自己做的事情,他都會處理的井井有條,而不該他過問的事情,他基本是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全都送到父皇在城外的行宮中去。
對於李治來說,他的存在...就是為父皇、為大唐積蓄國力,等到時機到來,便發動雷霆一擊。
只是至於究竟是誰承受這一擊,目前大家都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大唐之兇猛,早不似往昔人間的王朝,如果那些所謂的神仙妖魔之輩,還以古早眼光看來看大唐...那麼可以建議他們的目光乾脆再放長遠一些,直接帶入上古人王時代去看。
李治心中有時候甚至還會冒出一個不足與外人道的大膽想法:貞觀帝?朕的三界兵馬大元帥罷了。
而他真想要有這樣的體驗,那麼就必須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完成更多的事情,最起碼要積攢下足夠大唐遠征一次的家底。
否則,一切都是妄談。
只是當年李世民把大隋建造的洛陽東都拆了個七七八八,雖然後來也有過復建,但規模始終不大。
而且當年武媚娘入宮,也是李世民始幸洛陽宮,聽說年芳十四的武媚娘有“容止之美”,才召入後宮封為才人。
現在就只等東都建成,李治就準備移駕洛陽,把長安城還留給自己的父王。
而此刻,李淳風已經帶著呂岩與李白這兩個小輩來到了這一座洛陽城中,洛陽城無疑是同長安齊名的天下古都之一。
而且相對於長安來說,洛陽也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作用,以及明顯優勢。
或許在軍事上洛陽要稍遜一籌,但在經濟上...無疑還是洛陽佔優。
尤其是楊廣修建了大運河之後,更是讓洛陽如虎添翼,洛陽便自然而然才成為了大唐河運貿易的中心。
所謂:天下之舟船所集,常萬餘艘,填滿河路,商旅貿易,車馬填塞,若西京之崇仁坊...說的正是洛陽城之繁華景象。
可即便如此,想要始終保持這樣的經濟繁華,那麼是絕對離不開強大武力的守護的。
而長安的存在,正是保障。
現在是修行世界,自然是今時不同往日了,可在三十年前,大唐正是因為有長安作為都城,才能夠北拒突厥,西征西域...
否則,也不會有今日盛唐之氣象。
李淳風看著眼前的東都,對呂岩與李白說道:“如今的大唐,當以長安為頭顱,洛陽為心臟,此等河流為經絡...山川為四肢軀幹,合全境為一處,匯聚天下氣運,便可真正立足三界,不懼仙佛。”
呂岩與李白聽李村風之言,二人心中皆有感嘆,一時頓生吟詩作賦之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