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丹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六十五章 明明是親兒子,可就像是撿來的;只等情緣了結,便得道成仙,法海穿越唐三藏,紙筆丹青,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矩。
這是楊天佑給楊家長孫取的名字。
在取名字這方面,中原人一向有著別有的內涵,而那些書香世家弟子,他們的名字往往更具有獨屬於文人的浪漫氣息。
楊天佑並非是一個純正的文人,楊府雖然看似家大業大,在三界之中也有非常顯赫的地位...但依靠的也並非是文化底蘊。
不過楊天佑終究是當世大儒,在為長孫取名字這方面,自然也是有一番講究的。
通常來說的取名方式,無非就是“以貌為名”、“以名言志”、“以德為名”、“名啟安順”、“借名福壽”、“以典為名”亦或是以名字表達仰慕之情與紀念之意等等...
民間最常用的取名之法,其實是冠以五行...五行卻什麼就在名字裡加什麼。
正所謂“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號以寓懷”,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不論長輩以何種考量為後輩取名,無疑都代表了長輩對後代的期許。
就比如說楊天佑給長孫取的這個“矩”字。
這絕非是“循規蹈矩”的矩,畢竟從這小子抓周那天把桌案掀翻時,大家便都知道這位楊府長孫,日後也絕不是一個能安分下來的人。
楊天佑取下的這個“矩”,來自於《揚子·太玄經》:天道成規,地道成矩,規動周營,矩靜安物。
一來是壓一壓這小子好動的性格;二來也是因為他的父親楊戩眼下正全心於“天條”的制訂與完善之中,也是一番印證。
可眼下,但凡認識這小子的人,恐怕都會認為,正是因為他缺規矩...才得了“矩”這個名。
楊矩在家裡並不討喜,而且到了這個年紀...就連原本一向寵著他的哮天犬,也經常見了他繞道走。
至於他老子二郎神...也絕非那種寵溺兒子的父親,楊矩的童年十分完整。
但這小子也是天生的皮性子,你錘任你錘,我先認錯...下次還敢。
經典記吃不記打。
就如今這樣的場面,幾乎每日都在上演...
唯一讓楊戩稍稍安心,就是師父與父親對這小子也並不會太過放縱...尤其是自家老爹,雖然他是“治公羊”的,但儒家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這六門課程,他是一樣不缺的全部安排。
除卻來自祖父的望孫成龍之外,師祖玉鼎真人的“關愛”,那更是必不可少...何況這位師祖博覽三界經文,乃是真正學貫古今的玄門高士,給他安排的學習課程,那也當真多種多樣。
不僅是玄門的真經,就連那些諸子百家的經典學說,以及人族血脈之力的修行之道,也全都安排進入了學習列表之中。
當同齡人能夠在父母的懷中無憂無慮的撒嬌時,楊矩的學習強度,甚至竟超過了東洲諸多仙宗裡的親傳弟子。
楊天佑與玉鼎真人其實還是有分寸,也並非是不計效率的填鴨式教導,而是循序漸進的讓他逐漸接受這些知識,一直都控制在他的可接受範圍之內...甚至有些時候,在楊矩不經意間,就已經完成了學習任務。
拔苗助長的事情,他們兩位也做不出來。
只是對於小玉來說,他們兩個的要求標準,自然就放的寬鬆了一些...也就是小玉天性聰慧,她自己也爭氣,在師弟學習的時候,她也從不肯懈怠,總是在一旁一同學習。
小楊矩在這方面,也並沒有太感受區別對待。
唯獨讓他在意的,其實還是父親的態度...明明自己才是親兒子,可在父親面前,自己就像是撿來的一樣。
父親能把小玉師姐寵上天,可對自己總是一副嫌棄的模樣...而且從記事起,父親似乎就很少給過自己好臉色。至於母親...已經五六年沒有見過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