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丹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一章 拈花一笑;凡心見佛心,則成佛道,法海穿越唐三藏,紙筆丹青,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儺、伽葉一去不回。
他們的小心思自然瞞不過諸佛與菩薩,心說:好兩個奸猾之輩。
正有一尊佛要出列告發,卻見觀音菩薩先一步起身,更見其雙手拈著楊柳枝,嘴角微含笑意,對著三藏說道:“三藏,你前世本是我佛如來門下二弟子金蟬子,因汝不能悟出佛祖拈花一笑之意,又在大殿之中於眾僧面前頂撞佛祖,此後擅逃靈山.歸案後,佛祖判汝不聽說法,輕慢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
觀音菩薩稍頓了頓,向著法海笑道:“如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取得真經,當成正果可喜可賀。”
法海雙手合十,念一聲:“阿彌陀佛。”
“早聞你才出大唐地界,便真靈復甦卻不知你是金蟬子,還是唐三藏?”
大殿中的眾僧聽了菩薩這一問,才回味過來,原來菩薩已經開始同三藏法師辯經了。
只是觀音大士你乃是我教有名高德,怎能這般出功不出力?
問他點刁鑽些的問題啊!
這問題簡單到有些敷衍了。
果然傳言不假,觀音大士待三藏當真是一向親厚.他們竟一時有些想念被送去輪迴的文殊菩薩了。
若是文殊菩薩此刻在大殿之中,想必定有一場好戲看。
眾僧心裡怎樣是另一說,況且即便如此,他們也想到聽聽三藏如何應對。
“金蟬子是我,玄奘是我,取經的唐三藏也是我。”當然了,法海心裡還說了一句話:“法海.亦是我,我是我。”
此類詢問“我是誰?”的哲學問題,在法海這裡幾乎是沒有什麼挑戰性的若他現在連這個問題都沒有想清楚,也走不到靈山來。
若說得再露骨些,他甚至還有一句話可言:成佛是我,入魔是我,三界一個凡僧也是我。
“既然都是你”觀音菩薩出的題,顯然不會那麼簡單,否則不僅僅是對這一場辯經的負責,更是對三藏法師的不尊重,因此她還有一問:“那麼如今你可悟了佛祖‘拈花一笑’之意?”
眾僧頓時駭然!
菩薩不愧是菩薩!
適才是我們錯怪您了。
其實在場不少僧人還是有所預判的,畢竟菩薩前言中還是提到了這件事情
但若當真說起這佛祖“拈花一笑”之寓意,眾僧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別說金蟬子想明白,當年一同在場的僧人可不少.他們也不明白。
甚至不敢與佛祖目光對視。
唯獨摩訶迦葉與佛祖相視一處,而後會心一笑。
然後佛祖便說摩訶迦葉悟了。
金蟬子就不服氣了。
憑什麼就說他悟了?
且讓他說出個一二三來。
但摩訶迦葉只是笑而不語。
金蟬子就說他是在不懂裝懂結果被佛祖訓斥,說他擾亂佛堂,金蟬子一怒之下,頂撞了佛祖幾句,然後一甩衣袍,就此跑出了靈山,最後還是被觀音菩薩抓回來的
不過這“拈花一笑”之事,自當年金蟬子引起騷亂之後,靈山眾僧便少有提及畢竟他們也是真想不太明白,即便是到了如今,也還是一樣。
雲裡霧裡,不明所以。
甚至有些僧人還頗為贊同金蟬子的話,認為摩訶迦葉就是在附和佛祖,學著佛祖的樣子笑了笑,其實他本人就是什麼也不懂。
這會兒聽到菩薩舊事重提,雖然是在向三藏法師詢問,但絕大多數僧人心裡也發虛,生怕佛祖又借題發揮,另生波折。
法海稍沉默了一陣。
此事他也只是有所耳聞,具體情形究竟是怎樣,他還真不太清楚。
而菩薩的這個問題,讓他忽然想明白了一個事情,那就是自己雖然是唐三藏,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