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九章,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公,官家說今日與楊相有公務相商,今日這番會議便到此為止吧!”
張茂則就是過來傳個話,這種事情交給任何去做都可以,不過卻他過來一趟最為合適。
因為若只是遣派來一個普通宮人,都顯得太過輕慢,他們畢竟都是中樞大臣,箇中宰執他們的意見甚至可以影響到國家的走向。
政治也是一門藝術處處都是需要做到恰到好處,有官員皺眉覺得官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而楊相也未到場像是將他們都隔絕在外一般。
“不知官家和楊相,是否給了應對遼國使臣具體的方案和對策?”
這不是他來問策,而是想要探查官家對於此事的態度。
張茂則笑著點了點頭道:“此事楊相倒是有過說論,不過卻也未曾對此事蓋棺定論!”
“還請張大檔言明……”
一眾人都是將目光看向了張茂則,楊秉與官家在一起,而官家身邊最為親近的大檔問出問題,楊相既然直接回答而官家未曾拒絕,這也是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官家的意思。
“楊相說了遼國使臣的目的錯了,不應是來指責我大宋毀約一事,而是要想一想莫要惹怒了我們!”
有些人還想要說些什麼,而張茂則卻已經轉身離開了,有些話適可而止最為妥當。
不可說的太多了,而有些人自然能夠體會。
楊秉對於遼國和西夏的態度一向都是主張激進,有這樣的態度也並不奇怪。
不過官家讓張茂則轉述這番話可就是態度曖昧,也沒有點頭應允,也沒有出聲拒絕,可是秘閣會議之中卻又沒有露面。
都是面面相覷,有人互相議論了幾句卻又擺首一起離開。
……
而在民間這件事情,自然也是傳的沸沸揚揚,有時候民間對於朝堂上的八卦,昨日發生的事情,第二日就在酒樓茶坊,以及鄉野之間流出很多版本來。
這也是為何有時候一些民間百姓對於朝堂上的某位相公有古板的印象,有時候見到真人卻是如何也不敢相信。
因為本人和流傳的卻是相差甚遠,這就是三人成虎了。
而遼國使者來汴京,這種事情自然不會與事件本質相差太遠,在民間也只是議論朝廷對於毀約一事是對是錯?
如這種動靜,在一些酒樓之間讀書人之間的議論之聲,也僅次於當初楊秉在太學中,提出王道和霸道雜糅之那般震撼。
“聽說了嗎?這朝中有相公認為我大宋此舉有失道義,可是誰曾記得當初是遼國想要入我大宋,而且燕雲十六州本就是我大宋的領地,他們若是敢問責,我們便只需要打過去便可!”
“子厚兄你此言謬已,我大宋與遼國結成盟交方才換來如此多年的太平日子,不過是捨去一些錢財而已,那些武夫未得官家應允,竟然主動挑釁遼國,本就應該懲處!”
說著還是十分意得的搖著摺扇,彷彿是覺得自己所說的乃是至理名言一樣。
見其他人沒有說話,他繼續道:“如今我大宋需得有大國胸懷,西北我大宋待蕃人寬厚不方才得到其歸心,如今為何不知效彷而要破壞邦交呢?兩國若是能夠重結兄弟之國,遼國也當思我大宋之恩!”
他全然不知道他這番話可是已經激起了民憤,有時候學說對於讀書人的影響力是很大的,自從王道霸道兼行理念推行,也深入人心。
而這人的一番話可謂是與之背道而行,這就差不多再說不就說一點三十萬歲幣嘛,大宋地大物博怎麼會差一點錢,而邊關的將士打下的疆土也成了跋扈的武夫。
甚至所謂的西北蕃人歸屬也將此作為例子,上升到兩國的關係上。
誰不知道如今這些人都是將自己視作了宋人,在這裡大談闊論,一幅指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