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四章 重視農業發展,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剛剛林錄事說過如今大宋提倡的乃是經世致世的實學,而摒棄詩賦歌律的學風,這便是當下的大流和趨勢!”

“聖人也說過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而百姓最為重要和在意的是什麼?那自然是田地莊稼,這就是官家以民為本的根本之策!”

剛剛那位站出來提問計程車子,也是應答道:“在下明白了,是在下淺薄無知了,農業往上可以追朔到神農氏,還有教民稼穡的后稷,這是官家在效彷先聖!”

他們的臉上說浮現出一幅自豪之色,在提起中原王朝的那些先聖,奇怪的是他們的臉上也是一幅與有榮焉的模樣。

彷彿這些先人也是與他們息息相關一樣,不過對此楊慎也並沒有在意,只是對著那名士子微微頷首表示對方說的對。

他當初同父親說過,他的志向在外而不在內。

他認為如今的大宋乃是父親一力促成的結果,而他的志向是在大宋之外。

他聽起父親說起過,高麗自大而敏感,對待這樣的國家一味的施恩反而會讓對方覺得理所當然,需要展現強盛的同時更加需要馴化。

就是一手大棒和一手蘿蔔,他剛剛的那番姿態也是有意的試探而已。

不過楊慎還是引用經史給他們說起了農試的由來根本,從周王的沐浴齋戒,扶犁三推,天子親耕的重農。

管子中的宣揚“富民”政治,李悝提出“盡地力之教”,孟軻主張“民富論”,商鞅主張“國富論”,推行“農戰”政策。戰國後期,重農思想上升到了“農本”的高度。

不過這些大多數人並不在乎,因為他們乃是貴族出身,他們並不在乎底層小民的生活如何,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

天子重視底層小民的利益,那麼世家大族的利益怎麼辦?

不過在崔罕的眼裡卻聽到了更多的東西,他認為重農的根本是在強國,只有底層的小民耕田收穫多了,那麼國力也會強盛。

他聽完後,站出來對著楊慎作揖行禮:“先生大才,剛剛乃是在下失禮了!”

而楊慎甚至沒有看過一眼就轉身離開了,對於崔罕的這幅姿態恍若未覺。

就在楊慎離開以後,人群之中便有小聲的議論之聲。

楊慎的名聲多是因為其家世宣揚的更遠,因為他是楊秉的兒子,同樣又是狀元出身,所以自然也有人說起虎父無犬子。

近些年裡,有不少的漢人遠渡重洋去往了高麗,這些訊息都是由此傳了過去的。

他們之中自然也有人聽起過,其中崔罕可以說是感受最深了!

當年隨著金大夫一同從高麗出發,見到的一名大宋高官便是面前年輕人的父親。

也是當年的那一次交談,讓他堅定了想要來到大宋學習的心思。

當初他只是存著想要抱有去大宋見識見識的想法,隨著金大夫出使大宋。

那時候的大宋名聲未如當今這般遠揚,心裡所想的乃是雖然高麗國力遜於宋國,可卻也不是相差甚遠。

可是那一次的見聞讓他看到了高麗的不足,同樣見識了那位的風采,明白了何為真正的名士。

所以說剛剛作揖的敬意,其中半分是對方的才華還有半分乃是對於其父的敬意。

這些私下談論的聲音,一個名字也讓李明俊突然心中一震。

“楊秉”這個名字當初在周大夫的府內,曾經說起過這個名字。

沒有想到在大宋有這樣的威望,在如今這個年代地位決定著你的見聞。

只有高麗的兩班大臣的子女才能接觸到這些訊息,如各國大事還有一些重要的傳聞等等。

訊息的閉塞當下也只能透過人來傳播,而李明俊在此之前在高麗就是一個身份卑微的落敗貴族之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