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二章 面宜機事,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母親已經等候著父親和弟弟歸家,朝廷給予他們一筆安家費。

雖然不多可卻是讓他們在這裡有了容身之所,當初老婦帶著自家兒媳躲在西夏城中那間三進門的府邸。

整日躲躲閃閃提心吊膽,已經被餓的近乎脫形了,如今的她們住在這間有些破舊的民房中卻無比的安心。

綏德縣的長長官道之上,經過了一天一夜的趕路他們終於到了大宋的家中。

葛易開啟了門簾,感受著外面的空氣和有些刺眼的陽光卻無比的滿足,一身破舊的短褐舊衫在街上的行人顯得格格不入。

葛易乃是行商出身,當初所賺取的就是宋貨賣往西夏賺取差價,所以對於大宋的西北之地自然無比熟悉。

而綏德縣距離大宋和西夏相隔的那座橫山並不遠,以前自己也曾時常來到這裡,不過那時候一窮二白沒有選擇。

一路行來還需要面對蕃人,綏德縣也是貧瘠窮困,可是如今這長長的官道地勢平坦,還有街上的琳琅的商鋪,以及行人如織。

其中不乏有蕃人混跡於其中,他自然知道大宋比起西夏富庶了不知多少,但是沒有想到僅僅一個縣城就比起西夏王城都要繁華。

最為關鍵的是行人都帶著笑意,這意味著大宋百姓的幸福度是很高的,西夏百姓面臨橫徵暴斂一臉窮苦之色。

哪裡會像這樣每個人都面帶笑意,綏德縣雖然毗鄰蕃部,而且距離西夏也是十分相近的。

可是這裡沒有繁重的勞役和繁雜的賦稅,而且之所以每一任知縣都能夠維持著這份秩序的原因。

在於官府如同一臺巨大機器,而以往皇權不下鄉在綏德縣是不存在的,鄉鎮村落之中小吏都與百姓和平相處。

他們的秩序使得他們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知縣也不過是這臺機器的零件而已。

且朝廷對於綏德縣的高度關注,使得每一任綏德縣知縣都是蕭規曹隨,不敢生出其他的心思。

因為知縣一旦有任何的想法,或者想要打破這種平衡,面對的是整個官吏集團和百姓以及士紳的反撲。

因為如今的圈子保證著每個人都在受益,就像是有一個巨大的蛋糕,每個人都劃分了自己的那一份,如今有知縣想要重新劃分自然會有人不滿。

變法後所有的收益群體都會扞衛自己的權益,綏德縣已經在此紮根十數年不是朝廷派來的一名知縣就能夠輕易撼動的。

而且綏德縣因為有綏德學宮的緣故,這些學子可是有機會直接去往汴京,與朝廷的相公面授機宜的。

這所謂的機宜之事指的是朝廷所創的農學院,要知道根可是在西北的綏德縣。

無論是當地百姓還是士紳官吏都是將綏德學宮高高的供起,而且這種認同感不僅僅來自於綏德縣而是整個西北六路百姓都將綏德學宮視作了驕傲。

隨著綏德學宮的興盛,西北六路的諸多學子都是以進學宮為榮,外地人說起綏德學宮當地人都會由心的驕傲。

跟在葛易身後的葛重文看著眼前的這一切,就像是從草原部落來到了中原土地一樣。

眼中的震驚無以復加,呢喃的說道:“這就是中原之地嗎?果然與蠻夷之地有著鮮明差別!”

他自出生後葛家就已經在銀州紮根了,自然不需要自己的孩子去擔風險,也從沒有越過橫山去往大宋。

葛易的驚訝在於僅僅幾十年的變化,竟然使得他對於眼前的一切都如此的陌生,而葛重文的震驚在於原來這就是大宋。

西夏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漢化,可依舊是遊牧民族,這種反差感就像是從鄉下來到了大都市一樣。

安置他們的地方自然不是綏德縣的縣城,要知道如今的綏德縣縣城的地價可是寸土寸金,這裡就是西北六路的經濟中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