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三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失了筋骨和豪氣。
如劉奇這樣的將士算是一個例外,可是在楊秉的面前又不好直說將人留在自己身邊,一切留待歸來之時再說也不遲。
劉奇也是對於王德用這樣的大帥十分尊敬,若是在初入軍中的時候,一定會對這樣的將軍誓死相隨。
可楊秉待他不僅僅有知遇之恩,而且有生死與共的交情這是不能相比的,楊秉雖然軍紀嚴苛可是對待下屬甚是親厚。
待楊秉與劉奇離開後,林用方才走進了堂中。
王德用臉上的笑容也瞬間收斂消失了化作凝重,說道:“在我大宋對待我們武人並無清高孤傲的文臣,恐怕也只有他楊文瑜了,他應該作為大宋的中興名臣而不是隻身涉險作此事!”
身後的林用捻著鬍鬚說道:“若是苟生死以利己,那他也不是那個楊文瑜了!”
身為文人尤其是落魄秀才,對於楊秉沒有人不心懷豔羨甚至嫉妒的,旁人數十年苦讀都未曾高中,而對方不過少年卻得了今科狀元,如今年紀輕輕卻能夠身居高位要職。
可是如今的他卻沒有了嫉妒,因為此刻的他由衷的敬重對方的品行!
王德用聽到這話也是感嘆的說了句:“當真是真豪傑,讀書人常以王玄策自居以一文弱書生之軀,不廢一兵一卒而滅一國,如今我大宋也有楊文瑜!”
他對於朝中文臣是並無太多好感的,因為在他的心裡文臣只是一些緊抓對方私德攻訐,然後便是尋章摘句舞文弄墨的清高之輩罷了!
如今能夠有遇見楊秉這樣的文臣實在是少有,自然不願這樣的人涉險。
這百人的隊伍都被安置在了延洲的幕府,劉奇與楊秉騎著馬來到了一處空出來的校場,下了馬二人站在高臺之上。
隨著一陣塵煙揚起,一支百人的騎兵隊伍到了。
在大宋百人為一都,這百人的隊伍皆是一人兩馬,每個人的眼中看著高臺之上的人影都是眼中俱是狂熱。
這支百人的弓羽手,當年在清澗城死傷過半,活下來的老卒皆是養成了過命交情,他們都是綏德縣的良家子出身,對於高臺之上的楊秉有著盲目崇拜。
即使時間過去了那麼久,可綏德縣的軍民依舊沒有忘記他們的知縣。
這隊伍之中一個年輕人從馬背上一躍而下,因為身著甲衣不能完全屈膝,所以半跪在地上抱拳行禮道:“末將楊小乙,我等奉命前來還請相公查驗!”
其餘的騎士都下馬行禮,楊秉說道:“諸位將士都起來吧!各位枕戈待旦,今日隨我一起再去打消党項人的氣焰,讓他們知道我們大宋將士的底氣!”
其他人聽到此行乃是去打西夏党項人都是十分激動,這些年裡他們不過是剿剿匪,平平一些野心作亂的蕃部。
那楊小乙乃是劉奇的副將,並不是因為武藝而是腦子活絡,且對地形地貌熟悉起來很快,這是隊伍不可或缺的存在。
驍勇善戰的勐將只可作為先鋒,可若是要身著主將需要具備的素質則是要很多。
這楊小乙身著甲衣,年紀並不大瞧起來也不過是十七八歲的模樣。
見到楊秉的那一刻,也是喜不自禁的再次說道:“縣令,可還記得四平坊那個你相贈裘衣的老翁?”
楊秉的記憶力向來是不會隨著時間而健忘,遂問道:“我自然記得,你是老丈的……?”
見楊秉記得,楊小乙立刻說道:“那是我的爺爺,您贈給他的那件皮裘至今還在家中,他去年去世之間還說過若是我們有朝一日見到縣令您一定需得感謝您的恩情!”
“爺爺說了那一年水災,若是沒有您我們全家恐怕都活不下來,我楊小乙這條性命就是您的!”
在公事面前方才以相公相稱,可表述感情的時候卻是以縣令相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