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七章 回京面君,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對於楊秉不僅僅是因為兩人的師生情誼,更為重要的是這個老師是與他政見相同,只有楊秉在大臣一方成為了領頭羊,那麼他們師生二人君臣二人就能夠實現彼此的心中抱負。
趙禎在朝中並沒有親信,若是楊秉還被留在了西北身邊又有何人能夠信任呢?
聽到宮人帶來的訊息,他激動從椅子上起身來回踱步道:“楊卿立此大功,無愧於我朝的肱骨之臣啊!”
身邊的宮人頭髮斑白,他正是當初先帝身邊的服侍的內宦,他猶記得面前的官家還是孩童時曾說過:“爹爹說過翁翁為您留下了一位魏徵,如今還請將兒臣的魏徵留給我!”
他在想如今的楊秉就如同當初的柯相,可是兩人在當初時也是如今日這般,可是最後卻落得了那般的下場,不知道當今官家和楊相公又是否會重朔這樣的結果呢?
可惜這樣的結果他是沒有機會看到了,他如今的年歲已經不允許再看見人間再多的風景了。
他躬身身子,在一旁附和著:“歷來明君方才有名臣,就如同當初先帝與柯相公!”
趙禎平復了心情也是坐了下來,若不是需要顧及人君顏面和老師聲譽,他都想要親自出城迎接老師。
可是他縱讀史書,他明白這樣的舉動會將老師推向了所有大臣的對立面,所以方才只是將身邊的親衛禁軍前去護送。
此舉倒是沒有引起朝中大臣的議論,反而會稱讚陛下對待大臣的恩遇厚待。
楊秉此番隨他一起的那些人,死去的不僅僅得到一筆豐厚撫卹,還想朝廷為他們討了一份追贈,而這些都早在西北之時就寫過奏章送往了汴京。
這樣的封賞官家自然是一言可決的,於公他們乃是為國而捐軀,於私這些人乃是護衛楊秉而死,所以無論是朝廷還是楊秉個人都不能輕易抹了他的功勞。
而且活著的這些人都能夠完成封官許願要求,這一次朝廷可謂是十分闊綽因為楊秉此舉可是為西北省去了不知多少錢帛和顏面。
所以人人都在其中得到了好處,而至於楊秉的功勞則是需要回京之後方才能夠進行封賞。
如今楊秉回京的日子,正值秋高氣爽的好天氣,人也是心情舒朗畢竟能夠見到家中的親人。
汴京依舊如此的繁華,兩岸的百姓熙熙攘攘的出行在街道上,如今的汴京與那些途徑的縣郡之地好似兩個天地。
果真是一幅歌舞昇平,太平盛世的光景,楊秉的此番歸來也將意味著這朝局也會發生變化,如今看起來乃是一幅沒有漣漪的湖面,可是變故都會隨時在下一刻陡然發生。
如今太后的身體已經是朝堂上下共知的事情了,官家親政那些太后的親信在朝中又該如何自處呢?
而此刻相比起城中的安樂承平,楊秉隨行的一眾人則是停在了汴京的郊外,雖然沒有官家親迎,可是還是有樞密院的一應官員迎接,如今的楊秉也是樞密院的官員,這些人都是他的同僚。
雖然楊秉看起來並沒有立多大的功勞,可是卻影響了西北的時局遏制了党項人的興盛。
兩側都站立著官員,有些官員在看見楊秉竟然身著甲胃,騎坐馬匹還是面露不愉之色,畢竟身為文官青衫長袍方才是正常的著裝。
而負責迎接的禁軍,此刻手中握著旌旗,全身披甲兩側站立開來,楊秉緩緩從馬上落地,十分嫻熟的動作讓那些禁軍都生出了親切感。
下了馬的楊秉也是與那些官員行禮如儀,雖然表面上一幅親密甚切的樣子,可是私底下卻是全然沒有任何交情。
雖然身為樞密院副使,可當初被封賞之時就已經去往了西北,所以說在樞密院之中並沒有親近的官員。
而他即將就要面見官家,自然不能如此打扮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