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崩樂壞,恢復周禮?,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秉的這種說辭老農也並沒有覺得不對,不過一旁的楊懷仁驚訝的說道:“老伯,這裡的田地有三千多畝了吧!難道全部都是鄭家的嗎?”

老農頷首:“莫要說這沙山村,就這石塘上游的村子田地同樣也是鄭家的啊!可都是一些難得的好田!”

說到好田時眼裡方才露出那麼一絲“貪婪”之色,對於在田地忙碌了一輩子的老農來說最珍貴的何嘗不是這些田地呢?

楊懷仁不解的問道:“既然這些田地都是鄭家的那麼你們耕種還需要交租,為何不去城裡尋了活計幹好歹能夠存上一些錢財!”

老農沒有回答只是低著頭沒有言語,楊秉心裡卻是明白哪裡有這般簡單,這當地的官吏要想收上賦稅就需要百姓耕種田地,你想要去城裡作擁夫又何嘗能夠存下錢財。

之所以他們願意做鄭家的佃農,並不是他們不想要自己的田地而是實在成本太大,單靠雙手和那些簡陋的工具來耕田便是如那山間開墾荒田的羅家父女,但是他們一年下來莫要說存下錢財能夠飽腹就已經很難了。

開荒田地和耕種田地有了水牛的確會方便很多,但是要想牛兒跑,那必須得吃草料,在大宋這樣繁榮的地方一牛馬所費,當五人之食,也就是說一頭牛想要有力氣幹活,一頭牛一個月需要消耗一貫錢。

若是再有天災人禍或者官府的徭役之類的,那麼他們這些農人還能剩下什麼呢?所以說老農方才規勸楊秉莫要想著買上一處良田留給後人這種想法。

老農長吁一口氣便起身從田埂上起來和家人一起幹著農活,富貴人家在這般耄耋之年應當在宅子裡含飴弄孫,過上這樣的養老生活了,但是普通農人之家,如這般年紀還需要下田耕地,就是為了給家裡添一分生計罷了!

不是楊秉心腸如鐵石,能夠見到如羅家父女還有這老農一家都無動於衷,沒有去用自己的能力去改變他們的生活,而是如這樣的家庭在大宋實在太多,他們只是諸多的小民的縮影罷了!

贈予幾分良田或者施捨些錢財,只不過是浮於表面並非治根的法子,只有徹底改變如今的現狀才是真正對他們最大的善舉。

他此刻彷彿真的就像是閒時的農人與同村的人坐在田埂上閒談了幾句,起了身拿起斗笠又戴了上去。

只有真正瞭解了底層的苦難,深入底層走一走方才能夠更加真切的看到這個王朝的積弊之處,否則本著心裡的想法去改變這個世道只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

如王莽自認為是儒學的絕對擁護認為當今世道禮崩樂壞只有恢復周禮,方才讓這個世界恢復到三代以前,可結果卻是整個階級的崩潰,百姓的生活過得更加苦難。

而他也不會自認為自己是穿越者,所以自認為自己擁有著遠超這個世界千年的眼界自認為用後代的制度來替代如今的舊制一樣。

他吟誦道:“盆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有錢則買,無錢則!賣法禁雖產,多是倖免,惟天綱不漏。語云:富爾更替做,蓋謂炫相報酬也。”

這是在感慨這田地買賣也是敘述現實,身邊的楊懷仁此刻也明白為何楊相公會避開這縣內的一些人親自來到這些鄉里,的確能看到他從未看到的場面,和聽到一些從未聽聞的事情。

他感慨道:“今日我方才明白為何經常會聽見一些讀書人常說,要平田井土那時候我還常常嘲笑他們太過天真!”

說著他摸了摸腦袋羞赧的說著,走在前列的楊秉回道:“你說的沒錯,他們的確太過天真!”

聽到這話讓楊懷仁有些摸不著頭腦了,這話倒不是他聽旁人說的而是知己好友曹俏所說,可今天看到的這一切他心裡好不容易生出認同,可是卻又被楊相公所駁斥自然有些摸不著頭腦。

於是詢問道:“相公,這平田井田不就是為了抑制這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