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二章 資以軍國事,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大臣之中楊秉無疑就是官家最為信任的臣子。

在中書大臣的心裡天子垂拱而治天下才是明君,而吳恕更是對道學有更深層次的研究,所重的也是黃老之學與官家的意念都是相違背的。

若是能夠籠絡楊秉也能規勸官家回頭是岸,而楊秉其本人也明白此番雖然不是鴻門宴,可也並非好宴。

席間只有王素在其中其餘皆是一些讀書人,吳恕也並不是傻子,這青天白日裡邀請朝中多數大臣在家中設私宴,那豈不是結黨營私之舉,只要他敢如此那麼第二日彈劾他的摺子就遞到了官家的御桉上了。

“見過吳相!”

他作揖拜過便於席中至於其他賓客也是微微頷首,即使是王素這般平日裡在朝堂上與楊秉針鋒相對的官員,見了面也未曾失禮,這就是所謂計程車大夫的顏面。

“在座之中,王相公和楊相公可都是治經大家啊!爾等讀書人以後入朝為官就莫要以為聖人的經義典籍可以擱置到一邊了。”

這話說起來自然是意有所指的,聽起來是誇讚王素和楊秉二人可是誰人不知道如今楊秉自從入朝為官後便少有作行文,在外界看來這也是一位治實務的大臣。

不過在座的這些士子,聽到主座吳恕的這番話也是一副欣然受教的模樣,能夠參與到吳相的私宴,他們不僅僅是頗有才名計程車子,而且多是出身名門。

無論是楊秉還是王素可以說在同時期都是一時無二,而楊秉更是升官進遷的速度讓與他同榜進士的那批人拋在了身後。

雖然說這裡的所有士子都敬仰他的才名有些誇張,可是卻是在場的絕大多數讀書人或許曾經都聽說過那奉為天下第一疏《陳請民事疏》,還有在奸相蕭欽言府中的那縱橫家氣質滿滿的《六國論》其中的一些為政之道讓讀來之人為之咋舌。

那諸多事情都加諸在一個人的身上,不得不讓人為人感嘆這樣的人物即使千百年後史書上也是還對其潤筆一番。

王素這個時候也是舉起酒盞,笑著說道:“素來聽聞楊侍郎的才名,如今諸多士子在前,何不題詩一首以此激勵!”

在場計程車子聽聞此言,也是紛紛應和甚至那屏風前坐著的吳恕都將目光投向了一側,畢竟這些年裡的確未曾聽到他的新作。

他在眾人的期待聲中並沒有揮墨留下詩作,只是撣了撣衣袖道:“多年未曾作詩已然生疏了,今日面見諸生唯有一言以相告,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這句話也是當初他在考取功名前視為警醒之言,如今踏入官場依舊未曾有過一日忘卻。

聽到這話吳恕手中的箸(快子)也在他此言說完後掉落在地上,他自然明白這番話的含義,待下人為他更換了新的,他語氣也是頗為平澹的道:“楊侍郎,這官場之上需要的是和光同塵!”

質本潔來還潔去,這官場就是淤泥他做不到同流合汙,他卻是作揖道:“吳相教誨的是!”

而吳恕聽到他的回答卻是並沒有作任何反應,席間的這些讀書人也不知道箇中的深意,王素則是暗含深意的笑著。

他自然明白若是楊秉真的覺得自己錯了,便是會予以表態而不是應是,這官場之中沒有直來直去的拉攏只有試探和將真實目的包藏在一層又一層的話語之中。

待宴會慢慢接近了尾聲,楊秉也隨之起身告別離開只留下王素和吳恕在這堂中。

“吳相,楊秉其人有大才可太過激進,當今官家也多受其蠱惑,您想要勸他回頭實在不是一件易事!”

王素與當初相隨在柯政和蕭欽言的姿態卻大不相同,那是因為如今的他與吳恕之間的關係就如當初的齊牧與柯政,兩人並不是屬於從屬關係而是政治同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