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聞鼓響,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沉重的鼓聲幾乎敲打在了所有人的心頭之上,朝廷的中樞大臣御史中丞王素,宰相吳恕,刑部侍郎楊秉等重臣,還有在宮中的趙禎都聽見了......

在京訴訟則須“先所屬寺監,次尚書省本曹,次御史臺,次尚書都省,次登聞鼓院。

登聞鼓由來已久,相傳堯舜之時,就有“敢諫之鼓”了。凡欲直言諫諍或申訴冤枉者均可撾鼓上言。

於是後代王朝無不都設立登聞鼓,百姓有擊鼓聲冤者都必須予之受理。

這登聞鼓既然響了起來,身為天子之尊的趙禎都必須要予之受理。

身為內侍押班的張茂則一向都是小心謹慎,很少會有驚慌失措的時候,此刻聽見了外面的鼓聲也是讓他的心跳也劇烈的跳動起來。

凡是遇見這種事情,君王的表現都是多有不同這個時候的張茂則也無法摸清此刻的官家到底是何心情和想法了。

原本官家是服用完午膳後覺得有些疲乏,所以剛剛躺下休憩不久,聽見了鼓聲在門外的他正在緊張的徘迴。

只要官家不是睡死過去,這樣沉重的鼓聲都能將人從夢中驚醒,可不等他進入殿內稟告,大門就已經被開啟了。

趙禎並沒有起床氣,倒是也不會藉著張茂則宣洩心裡的鬱氣,聽見登聞鼓他不僅僅不覺得煩悶,反而覺得欣喜。

因為百姓有冤屈相信他這個官家能夠處理伸張冤屈,於是他吩咐官員要親自審理這起桉情。

這監察院之外,有幾名小吏侯在這兩名士子身邊,眼神就像刀子一樣,若是真的能夠化作刀恐怕兩人都被剜下肉來。

他們仔細盯著唯恐這二人敲完後就逃跑了,此鼓一響整個汴京的都震動了一遭,要再想收場可就是千難萬難的事情了。

若是人不見了那可就成了京中的笑聞了,那麼他們這些人還有上層的官員都要被降罪,這損失的可是朝廷的威嚴。

張安樂有些木訥的看著盯著他們的小吏道:“你們放心,我們是有冤情要伸報不會跑的!”

見到有官員到來,兩作揖行禮道:“延州綏德縣學子張安樂,見過上官!”

“延州綏德縣學子江志,見過上官!”

那官員顯然是剛剛整理好官府,身邊的小吏提醒之下方才去整理了自己的官帽。

身為讀書人的張安樂見此也是微微蹙眉,所謂的君子當正衣冠,不僅僅是禮儀言表更是道德思想層次上面。

衣冠尚且不能端正可見為官也是十分不端正,可是如今的他卻是沒有心思站出來批判此事。

那官員道:“你們可知若是所告的既非官典犯贓,也非襖訛劫殺,是為越訴,依律法,須領笞二十記。”

他們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方城縣的上下官吏與那城中發放印子錢的一夥人乃是沆瀣一氣,若是沒有證據那便是誣告後果更為嚴重。

他們自然知曉其中的輕重,所以不能以官典犯贓為由,他們將狀紙上呈上面寫明瞭其中的前因後果。

那官員見此狀紙之上的事情,為之啞然良久後說道:“你們便是為了此等小事,竟然敲響登聞鼓?”

若說是小事當初太祖年間那京民牟暉擊登聞鼓,訴家奴失母豚一,詔令賜千錢償其值。

可方才是真正鬧出來的趣事,可在那官員的眼裡此事相比之下也是差不多,這民間發放印子錢一事實在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可是他身為官員卻不得阻攔,依照宋律一有冤民申訴,皇帝親自受理,官員如有從中阻攔,一律重判。

所以他只能是發發牢騷而已,而張安樂抬頭眼神炯炯的看著那官員道:“莫非此事在上官眼裡,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嗎?”

與這樣的眼神對視沒來由的心中一虛,不過很快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