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談,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秉對於馬知節剛剛的指責並不生氣,因為剛剛他憤怒的情緒恰恰證明了他是一個真正為了百姓著想的好官。
一旁的幕僚李相寧也是說道:“文瑜之才擔任這綏德縣知縣一職,定然能夠做好這一方父母官!”
當然馬知節也好,幕僚李相寧也罷當然不會因為這個決策,就對於楊秉的能力十分信任。
可至少證明了對方不是一個書呆子,只知讀書不知變通的庸人。
這一點才是他們所看重的,能夠想到這個想法,自然不是那種只知道一成不變,不知變通的文人能夠想到的。
楊秉對於這有些過高的讚譽自然不敢當,拱手道:“不敢當此盛譽,不過是些急智而已!”
這管仲是什麼人?當初如諸葛孔明也是自比管仲樂毅,以此作為目標他又有何底氣應下。
馬知節對於楊秉的這幅姿態十分滿意,不得不說楊秉提出的應對策略乃是上策,當然這也是治標不治本,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延州的貧困。
比不得汴京以及蘇杭之地,那裡有常平倉裡面有存糧,所為的就是遇見饑荒可以調撥賑災。
當然真的鬧饑荒,這常平倉能不能拿出糧食也是兩說,鎮守管理的官員無所事事,未免不會生出監守自盜之心。
馬知節對於楊秉的態度也是大大改觀,不因年少而再生出輕視之心。
與他談起了延州的風貌人情,一旁的幕僚李相寧對此十分了解,甚至有些具體情況都是由他補充。
可是令馬知節驚訝的是,楊秉說起延州地帶竟然像是世居如此一般,不僅僅是地貌河道,還有風土人情都是娓娓道來。
他詫異的問道:“文瑜,我記得你的籍貫乃是杭州,為何這千里之外的延州你竟然如數家珍一般,比起老夫瞭解的都更加貼切!”
楊秉道:“我在汴京之時便喜歡讀書,有幸進入館閣得官家恩准,可以進出崇文院,其中有各州之地地理風貌人情的記載,所以便記在了腦中,還有時常也會從一些官員和行商口中得知各地趣聞軼事!”
一旁的幕僚李相寧都是驚歎道:“文瑜,可真是博聞強識!”
能夠對於延州的風貌人情有如此認知,那麼對於其他州地自然瞭解也並不淺。
馬知節並不排斥讀書人,他所厭惡的只是空談誤國的文人,楊秉的表現恰恰證明了他是一個注重實務的年輕人。
他當初折節讀書,也是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將綏德縣交給如此一個有仁心,有才幹之人手中他是放一百個心的。
他有些感懷的說道:“當初我曾聽人說起有一讀書人說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在想可真是好大的口氣,好大的理想啊!”
“如今我覺得這個讀書人能夠做到當初所說的這番話,因為我見到了他的決心與能力!”
馬知節所說的決心是,楊秉當初在無任何官員上諫之時,一個小小的六品秘閣修撰挺身而出,恰恰驗證了他所說的為生民立命。
對於楊秉的態度此刻也是形成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一開始還是審視的目光,如今卻是如同視為親子侄一樣。
到了離別之時,馬知節說完了一番勸勉的話後一臉溫煦的說道:“明日你啟程離開,我會安排吏員相送!”
待楊秉徹底離開後,馬知節依舊面帶笑意一臉欣慰說道:“官家這是遞來了一柄神兵,在此地就是來磨礪鋒芒的!”
在他的眼中文采是其次,而是為政方面他在楊秉身上看到了作為宰執的潛力,這是一個有道有術的年輕人。
雖然此刻有些想法還尚且稚嫩,可是經歷一番磨練後定然能夠成為大宋能臣。
不過欣慰的同時也是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