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五章 一言以蔽之,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些客套和感謝的話只會讓他多想。

這也是當朝文人與武人地位的畸形發展,才有瞭如今的這種相處模式。

學士院有小吏為他引路,這比起科舉之時小吏的態度可截然不同,這若是館閣召試過了那就會授予館職了,那就是真正的翰林了。

這向來有先例,宰執如柯政,吳恕還有蕭欽言都是從兩制中選拔出來的,而兩制則從館閣中篩選。

這被授予了館職也就意味著就是將來宰執預備役了,真正的候選人。

等到他來到了學士院發現已經有人候在這裡了,一番問詢下方才知道對方乃是祥符六年的進士張賢。

張賢中了進士後,外放擔任通判,任期已滿後回到後遷為著作郎,到了今日也是齊中丞舉薦他試館閣。

楊秉也是笑著與他攀談,看來張賢此人乃是齊牧門下之人了,是以齊牧為首的清流一系的人。

畢竟如今柯政外放已經成了定局,甚至清流中的中堅人物竟然轉換陣營投入了蕭欽言為首的後黨。

這使得過去的那個眾正盈朝的清流一系如今有些勢力單薄,而面對柯政的舉薦以齊牧為首的一些清流中人便認為楊秉這是接下了他們的橄欖枝。

所以如今作為清流中人的張賢在見到楊秉之時,所表現的姿態也是十分親近。

張賢看著楊秉如今的年輕,心裡自然是免不了羨慕與嫉妒的,在旁人眼中他已經是天縱奇才。

二十一歲中進士,外放幽州後來任期已滿遷為京官,如今不滿三十歲便召試館閣,若是被授予官職那就是不滿三十歲便是翰林。

可是如今的楊秉據他所知還未滿二十歲,卻已經名滿整個東京了。

負責監考的就是兩位內製了,雖然常說館閣就是預備宰執,可是隻有屋裡的那兩位才是真正的預備宰執。

張賢與楊秉還有一位並不相熟之人,三人在小吏的帶領下來到了一間屋前。

小吏作出了一個請的姿態,三人正了正衣襟方才邁了進去。

楊秉走進堂上便瞧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王素。

還有一位翰林乃是林特,兩人各自不同陣營,這翰林學士院攏共有五名翰林,可是恰好一位後黨還有一位清流一派,自然不是什麼巧合的事情。

王素如今已經是任直賢院,知制誥是真正的內製了,能夠常伴駕外。

林特作為三司副使,掌控天下財賦雖然明面上乃是清流一系,可是也是天性邪險,善附會之輩。

原本柯政作為清流一系的領頭羊之時並看不上這種人,可是齊牧如今勢單力薄只能拉攏關係。

所謂的風骨二字,也僅僅只是他們口頭上的託詞而已,他們撕開了偽裝比起歐陽旭會更加無恥和陰險,還有更加老謀深算。

這學士院考試不同於進士科的考試浩浩蕩蕩的一些士子入內,只有他們三名考生還有王素與林特兩名考官。

不過論嚴格比起科舉也是不遑多讓,甚至因為考生人數少的緣故,出現舞弊的可能幾乎沒有。

試題都是有翰林學士所出經由官家裁決後,在經過鎖院今日方才請出。

這個過程中沒有其他人能夠接觸得到試卷,更別說提前預知到題目了。

三人的位置已經分好,每人剛剛坐下桉几上已經發下了試卷,他們是有時間限制的。

試卷展開後,楊秉方才看見試題一共兩道分別是賦與論。

這學士院考試自然不會去考一些貼經與墨義之類的題目,他們皆是高第進士。

論題目難度是遠遠超過省試與殿試的,這幾年裡他都在不斷考試中拔下魁首,依靠的是無一日的懈怠與勤勉。

即使科舉結束後,他依舊能夠做到每日筆耕不輟,他明白一句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