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啦圈大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外生枝(下),我真沒重生呀,呼啦圈大神,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鍾嘉泉不明白這裡邊有事兒,一聽宋鎮長一下多劃了一千多畝地給未來新建的企業,心中又驚又喜。
也不能說他笨,而是以他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而言,接觸不到類似的事情。
何況他一個港城人,潛意識裡會認為到哪都跟寸土寸金的港城一樣,土地是非常值錢的。
見楊思源並沒有反對的意思,便自作主張應了下來,心裡甚至還在想,這麼大一片地,要是蓋成樓,得賣多少錢啊。
他忽略了一件事,土地值錢不值錢,得分在哪兒,在港城這樣土地資源稀缺的地方,土地確實就是最值錢的東西。
內地的城市區域內,地價也在上漲,未來的價格也會非常昂貴。
可在農村,還是農村的荒地,還是半山腰上的土地,就沒那麼高價值了。
蓋樓?根本沒法蓋,總不能把山鏟了吧?還不夠費勁的。
再說也沒有路,更沒有任何配套設施,就算蓋了樓,誰住啊?
本以為事情很簡單,鎮長願意多給一大片地,也無所謂。
就在考察得差不多,一行人準備回去的時候,從山的西面來了一幫人。
看上去也是農民的打扮,不過楊思源一個都不認識,顯然不是劉家村的人。
來人氣勢洶洶,小董不自覺的站在了楊思源身後,幸虧其他人沒太注意,否則就真漏了餡了。
楊思源趕緊給小董打眼色,小董這才想起來他今天是鍾嘉泉的保鏢,這才趕緊調整位置,站到了鍾嘉泉身前,伸開手臂把他護在身後。
鍾嘉泉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看向楊思源,見楊思源依舊鎮定,這才沒慌亂。
大舅他們幾個村委會的認出來的人是誰了,相互小聲傳遞著資訊,安排人保護外商。
大舅則一馬當先,領著幾個身體比較強壯的,迎上來人,不讓他們過來。
姥爺偷偷湊過來告訴楊思源,“這一幫是隔壁呂家村的,看樣子來者不善啊。”
姥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讓楊思源也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呂家村他知道,就在劉家村隔壁,直線距離不過七八里地,但呂家村位置更偏僻一些。
主要是不挨著鄉道,交通顯得更加不便,鎮上鼓勵各村招商引資,呂家村就很難。
也不是沒找人來考察,可人家一來見他們村交通那麼差,建了廠子連東西都不好往外運,更沒多少興趣。
劉家村和呂家村的劃界也很有意思,後山上流下來數條溪水,其中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溪水就是兩村的界線。
順著這條溪水,後山也差不多被一分為二,東南面歸劉家村,西北面歸呂家村。
中國人有個風俗,老人過世了下葬講究風水,比如祖墳的地方坐高望低,要坐北朝南,墓碑也要朝南或朝東。
所以沒見過誰家把祖墳放窪地裡,更沒見過誰家墳頭朝西或朝北的。
如此以來,老一輩的呂家村的村民對這劃界方式就不滿了,沒理由劉家村佔著山陽,他們只能要山陰,祖墳風水都不好了。
當初上邊為了照顧呂家村村民的情緒,把山陽的一片地劃給了呂家村,因為都是山上荒地,劉家村也沒在乎。
今天呂家村來的人也不是普通人,大都是村委會的和村裡有頭有臉的人物。
楊思源一琢磨今天這事的發展,很快便想到怎麼回事了。
宋鎮長一開始提議把後山的荒地也劃出來給外商用,這裡邊不僅僅是楊思源原本想的那麼簡單。
不過也不難想通。
宋鎮長這事和稀泥呢。
市縣級的相關部門給下頭下檔案,鼓勵各鎮各村儘量招商引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可村與村,也有很大差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