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啦圈大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章 回家,我真沒重生呀,呼啦圈大神,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初怎麼來的,走的時候還得怎麼走。
不過這回半道路過深城的時候,他們還去參觀了一下深城的點歌機組裝工廠。
其實沒什麼可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還談不上什麼高科技。
楊思源感興趣的是這種剛流行起來的代工模式,也許十幾年後看,會覺得這種模式很平常。
可現在還沒進二十一世紀呢,代工還是新鮮詞,新鮮事,只有珠三角和長三角的部分商人在做,北方几乎還是空白。
其實也不能說是空白,就說漢東省,也有不少紡織型企業,不少還是國企。
這些企業從國外接訂單,按合同約定的規範,把毛巾毛毯啊等紡織品加工好了,貼上別人家的商標再出口到海外。
對外邊說這叫出口創匯,實際上在整條產業鏈中乾的最多,賺的卻最少,拿的是那份勞動力的錢。
說白了也是某種初級的代工模式。
要是自產自銷,自家品牌的商品賣到國外去了,那才真叫長臉。
但也不能說什麼,經濟和社會發展總要經歷這麼個過程,先搞代工,賺到錢了再慢慢搞研發嘛。
等製造能力上去了,自家品牌也就有銷路了,很多廠子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楊思源想的是,他雖然想著藉助網際網路大潮發家致富,但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網際網路上邊。
即便二三十年內網際網路的賺錢速度是最快最多的,但實業這個基礎,絕不能不重視。
要不然以後就得被別人卡脖子,比如晶片。
後來有個廣告詞說的挺好,沒有發達的網際網路,製造業會明珠暗淡;沒有先進的製造業,網際網路只是空中樓閣。
這話說的挺好,某種意義上也很深刻。
網際網路是服務業,為製造業服務的,兩者有某種相互依存的關係。
楊思源覺得還得再加一句,沒有消費市場,你們倆都是瞎扯淡。
消費市場是什麼?
外部和平發展,內部繁榮昌盛。
國家發展的好了,老百姓的錢包鼓了,自然就有消費市場了。
國家復興正走在正確的路上,楊思源不用擔心,他要做的,是網際網路和實業兩手抓,絕不一條腿走路。
眼下先走一步的是網際網路,前期先賺錢,有了足夠資本,再返回頭來投資實業。
最初可以做電子產品代工,正好可以切合網際網路的發展腳步。
下午四人趕到羊城白雲機場,乘飛機回島城。
楊思源是晚上到家的,喬海倫還親自把他送到家門口。
劉慧芬激動壞了,抱著寶貝兒子就開始哭,“兒砸,你可回來了啊,媽媽想死你了啊,嗚……”
“媽,別這樣,還有外人呢!”
喬海倫進來和楊父楊母打了個招呼,“叔叔阿姨,楊思源我給你們全須全尾的帶回來了啊。”
劉慧芬趕緊抹了眼淚,親切地拉著喬海倫,“好閨女啊,來,進屋坐坐,這熊孩子不會說話,海倫才不是外人。”
“阿姨,今天就不坐了,我爸還等著我呢,等哪天有機會,我一定過來找您拉呱。”
劉慧芬那個實誠啊,啪地拍了一下大腿,“你看你看,我把這事給忘了,你爸也盼著閨女回家呢。”
一家人把喬海倫送上了車,等車開遠了這才回到自家院子裡。
堂屋門口還站著王飛鴻一家人,看來是早知道楊思源這點回來,過來一起熱鬧熱鬧。
劉慧芬想起個重要的事來,也忘了哭了,“兒砸,按規矩,滾蛋餃子回家面,媽媽這就去給你煮麵,煮大蝦面。”
楊國樑表現得就比較鎮定,其實心裡也急的不行,想知道楊思源這趟去港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