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啦圈大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章 投資限制,我真沒重生呀,呼啦圈大神,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思源打聽,“姥爺,那今天這個怎麼說的?”
姥爺臉色裡有一些譏諷之意,“牛皮吹了不少,一句實誠話沒有。”
“那村裡招商引資,有什麼具體的打算嗎?”
姥爺一聽外孫子這問題問的就有水平,他也沒把楊思源當孩子看了,有問必答。
“也有,鎮上說上頭有政策和資金扶持,每個村能撥三十萬,咱們村委還有點留存,也大概有二十來萬。
希望招來的投資呢,最好有一百萬往上,這樣村裡加上土地使用權,爭取能佔一半以上的股份。”
楊思源一聽便知道怎麼回事了。
這招商條件,說起來其實不算很好,再說的深一點,這其實就十多年前南方那邊的招商方式。
村裡出地和一部分錢來佔股,還爭取占主導地位,這顯然就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方案。
若是放在八十年代,或許很有吸引力,那會兒思想相對保守,國家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允許私人投資幹企業就很不錯了,做生意的也不強求控股。
公家佔股,甚至是控股都很常見,大家也都習慣了,覺得無可厚非。
九二之後,私人投資成立私企的政策放開,再沿用這種模式就沒什麼吸引力了。
這個階段,南方沿海地區,像南粵、湖建和浙東這些省份,誕生了大量的私人企業,發展也都不錯,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但北方呢,相對思想沒那麼開放,還在用人家過去的那套模式。
等學會了人家現在那套東西,得是新世紀之後了,感覺上在私營企業發展上,北方總是比南方要慢上十年似的。
實際上鄉鎮參與企業,本身是想著把把關,但總是有某些人搞不清主次,強行要求把主導權牢牢抓在手裡。
這就容易導致外行管內行,自己縛手縛腳,限制了私有企業的靈活性,正好把私企的最大優勢給整沒了。
那還談何快速發展?
反而放開控股限制,讓私企的投資人可以自由發揮,反而效益上去了,基層正府光是依靠稅收,得到的反而更多。
就更不用說鄉鎮私企在解決農村閒散勞動力上做出的巨大貢獻了。
楊思源還不能直接跟姥爺討論這個,只能裝樣子道,“人家來投資,還沒有控股權,那誰願意投啊?”
這麼簡單的道理,姥爺自然不會不懂,都快進入新世紀了,姥爺這種天天關注新聞的退休農村支書其實也有自己的觀點。
但很多事,不是他能決定的了的,村委會也沒辦法,鎮上的人提的這麼個辦法,基層的只能按他們說的辦。
這個夏天他們四處聯絡有意投資建廠的生意人,可人是來了一撥又一撥,考察了一下後,便沒了下文。
村委會就是再遲鈍也明白為什麼人家不願意來村裡投資了。
光是政策上,農村就比不了城市,真心想投資的人本來衝著農村土地便宜過來的,後來一聽佔股最多不超過50%,立即又沒了興趣。
楊思源心裡明白,其實國家政策還真沒這限制,連吸引外資都沒類似的限制了,吸引私企投資還搞這麼多限制,是鎮上某些人沒看清形勢。
或者怕步子買的太大,萬一出什麼問題,他們怕擔責。
謹小慎微本身沒錯,但自己給自己束手束腳就有點過了。
現在搞得真正有意思投資的根本不願來,願意來的就不像正經生意人,反倒像來騙吃騙喝的。
今天這個,姥爺看著就不像真有投資意向的人,挎個小秘書來考察,可越看越像是來遊玩的。
可他也沒辦法,村委會的面子要給,只能陪著來“考察”。
姥爺正憋一肚子火沒處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