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啦圈大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大刀,我真沒重生呀,呼啦圈大神,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色,沒什麼主意的。
論主意,還是得看他姥爺,當年的老支書。
姥爺看向劉老五他兒子劉發強,“強啊,你在鎮上上班,我問問你,鎮上給的政策,公家得控股這一條,還有緩沒?”
劉發強自是知道村裡找了這麼多人來考察,卻沒有一個真心要投資的是怎麼回事。
就卡這政策上了麼。
姥爺這麼一問,劉發強知道姥爺這是找到問題的根子上了,可有些事他也沒辦法,鎮上班子不鬆口,他一箇中層也沒什麼話語權。
“二爺,這個真沒什麼辦法,私人投資最多佔五成,再高就不行了,說是市裡下的檔案就這麼說的,鎮上也只是照章辦事,也沒辦法改變的。”
關於這幾年的政策,楊思源也有一定了解,島城和蓬萊雖然不是一個市,但應該都是用的省裡同一套檔案。
指導政策裡確實有這一條,但人家用的是“建議”,並沒有強制。
這麼建議,為的是防止一部分人借政策福利,利用便宜的價格佔用土地或其他國有資源。
之前確實有鄉鎮企業鑽政策空子,借投資鄉鎮企業為名,佔地佔資源,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於是加強了鄉村投資建廠的審查和管理,才有了這麼個指導意見。
基層的人在領悟上除了偏差,加上怕擔責任影響仕途,所以把建議當成了硬性條件。
這也是農村發展的這個階段,很普遍的現象,也不能說就完全不對。
這時候有個村委會的說道,“隔壁田集那邊,不是聽說有個投資的,是可以控股的嗎?”
劉發強搖頭,“那不一樣,那是外資,外資過來不按市內的政策走,都是國家政策,不但能控股,還能全資呢。
可咱們上哪去找外資去啊?你這都是廢話。”
大家又嘆氣,想想也是,外資過來,都是在交通便利的城裡投資,能在農村投資的極少。
田集那邊能遇上,那是祖墳上冒青煙了,這樣的好事,可遇不可求,哪能輪的到他們。
不過他這麼一提,倒是提醒了楊思源。
他去把公司註冊到境外和港城,目的不就是在操作上能更方便,在國內投資的時候能享受更好的政策福利嘛。
之前他也是糊塗了,把這茬給忘了。
姥爺也在那發愁呢,楊思源忽然問,“姥爺,煙放哪了?桌上不多了,我再去拿幾盒過來。”
姥爺一瞅,桌上四個方向擺了四盒煙,都剛拆開不久……
他只疑惑了一秒鐘,便立即明白外孫子啥意思了。
“哦,你跟我來,我給你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