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南風眠提頭登山、武道魁首隻身赴玄都
南瞻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七章 南風眠提頭登山、武道魁首隻身赴玄都,當不成贅婿就只好命格成聖,南瞻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不成贅婿就只好命格成聖正文卷第四百零七章南風眠提頭登山、武道魁首隻身赴玄都太華山上不知何時多出了一座五層高塔。
那高塔立於太華山山邊上聳入雲霄,巍然而立。
這座塔似乎是一夜之間矗立而起,忽有一日雲霧散去,除去高塔之外,又有許多院落散落在高塔周遭。
這對於太華城百姓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太華山山巔距離太華城不遠,因為這座高塔的塔主便是之前在城主府旁開辦蒙學的陸先生。
自高塔矗立,陸先生就將蒙學學堂遷到了那高塔下的小院中,小院的青磚綠瓦與並不翠意盎然的太華山似乎並不相配,可太華山上的百姓們向來不在意這些。
能有一處看得過眼的學堂教書育人,已經是一件極好的事。
只是有些可惜的是,如今教授蒙學的已然不再是陸先生,而是一位名為魏驚蟄的年輕書生。
只不過短暫的半月時日之後,許多人便發現便是那同樣年輕的魏先生學問見識也極為不凡,平日裡待人謙和、平易近人,講起蒙學學問往往三言兩語便能讓幼童信服。
也有太華山上的書生去聽過學堂的課,回來便說魏先生不像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酸儒,反而像是貧苦出身,言語中總是十分接地氣,學問在他口中並非高不可攀,反而與世間萬事息息相關。
這反而令太華山上的百姓們越發開心了。
對於這莫名多出來的高塔以及高塔下的院落,心中也生出由衷的敬意來。
畢竟如今的年頭多動亂,誰不想積攢些銀兩,唯恐北邊的秦火真就燒遍天下?
反而這高塔下的陸先生、魏先生不受束脩教書育人,確實是一件可敬的事。
不僅是太華城中的百姓,就連黃瓏道姑都覺得姜城主千里迢迢去那太玄京中請回陸景先生是一件大好事。
城中的頑童們有了去處,還能讀書習字,以後太華城真要是沒了,太華城中的百姓有幸能夠保下性命,散落於四處,也可以多幾分生機。
“倘若先生想要教一教太華城中的頑童,教一教太華城中意欲科考的書生,修身塔下這三五座院落倒是足夠了。”
姜先時拎著一壺酒,站在一處高高的山石上,仰著頭看著高聳的修身塔。
修身塔並不消瘦,反而顯得寬廣,塔頂如蓋、塔剎如瓶、古樸雄渾。
塔頂由綠色琉璃瓦鑲邊,塔身是灰白色大理石砌成,雕刻著樸素的紋路,稱不上奢華,可卻有幾分莊嚴之感。
確實,埋藏著學問的所在,又如何能夠不莊嚴?
尤其是此時此刻,夕陽將要西下,朝著西方漂移而去的雲層倏忽間分開了,太陽的光輝自兩塊雲團之間奔湧而出,光束明晰的落在修身塔上,讓姜先時越發自豪。
誰又能想到有朝一日書樓修身塔竟然會坐落在太華山上?
哪怕修身塔中那風流滿天下的觀棋先生已經不在,書樓十二位先生盡零落,可其中的典籍卻依然承載著滿天下的學問。
有這些典籍在,有這修身塔在,有陸景先生在,也許有朝一日,太華山真的會建起新的書樓來。
學問之火,嫋嫋無絕,一心教書育人者,總有大功德。
“倒也不急,建幾座院落容易,建起幾座書院其實也不難,只是太華山已經不是昔日的天柱,真要惹惱了太玄京,便是這存在萬古的山嶽也經不起太玄宮中崇天帝多看一眼。
“更何況,便是建起再高的樓宇,若沒有教書的先生也是徒勞。”
陸景在親自為照夜洗刷馬身,它今日裡與徐無鬼馳騁太華山,身上染了許多泥土,讓這一匹雄偉、神異著稱的白馬有些灰撲撲。
“而我……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