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6章 風滿京城,回到明朝當王爺,月關,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風的不得了。
楊凌見狀微微一笑:亂拳打死老師傅,有這幫不按套路出牌的大少爺,北京城就等著被我這個大掃把掃地塵土飛揚吧!
*****************
科道,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的都給事中、給事中們就是科。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就是道,兩個衙門全加起來不到三百人,督查大明十餘萬地方官吏。
科道里面絕大部分都是小官,六科都給事中僅是個正七品、一般給事中只有從七品,跟個縣令差不多。監察御史也是正七品。他們官階雖小,卻可以彈劾一、二品的大員。這是朱元璋的一大發明。
自古等級森嚴,向來都是由上而下的監督,只有高官監督、制約下官,以貴制賤。而朱元璋卻別出心裁,於百官之外,獨設科道,“以卑臨高”、“以小制大”、“內外相維”,有事可以直陳天子。
“位卑”則因官小,所以愛惜前程的念頭就小了,不會因為“高官厚祿”而有頗多顧忌,也不會像官場“老油條”那般處事,對違法亂紀姑息遷就,敷衍推諉,“權重”則因有能整飭吏治之威重,所以能充分發揮其監察作用。
所以科道可不僅僅是擁有典論能力,那是在皇帝面前,在下邊,科道官可是實權甚重,頗受地方官吏看重和忌憚。
此時,督察院的御史言官們正在辦公,他們的職務可以說忙,也可以說輕閒的很,全看你是否用心政事,若是兩眼望去,一派清明太平,那自然手中無事,不過是每日喝喝茶水混日子罷了。
劉瑾專權後,瓦解了科道言官的勢力,科道官分為三派,一派是清流,劉瑾勢大,只能暫時隱忍;一派尸位素餐的混日子,指望哪天能撈個外放的差使攢筆養老銀子就可以安安穩穩等著朝廷照例致仕慰留,加一級官回鄉養老了。
第三派就是野心勃勃,不甘冷落,而投到劉瑾門下充當吠月之犬的敗類。不過,如此一來,士林側目,立即被其餘兩派孤立起來,被吐沫星子淹的味道並不好受。
自宋以來最重禮法名教。對於讀書人來說,“餓死事極小,失節事大”。士人,尤其是算得上士林清流榜樣的御史官和翰林官,投靠劉瑾一個宦官和婦人失節沒什麼分別。因此楊凌對科道下手,有的人興奮,有的人忐忑,諸王館再次成為眾人矚目之所在。
忽然,安靜的都察院內一片騷動,聞聲趕出門來的御史們發現督察院衝進來一支奇怪的隊伍,一大群公子哥兒,手裡提著水火棍和鐐銬,領頭的還拿著拘人的火籤,嘻嘻哈哈的衝進院子,根本不理會門口守衛的阻擋。
監察御史陳仲昆蹙著眉頭迎上去,忽然覺得頭前那個少年比較眼熟,仔細一瞧,認得是安國侯府的小侯爺洛有為,忙一拱手道:“小侯爺,你們這是……這是做什麼?”
洛有為嘻皮笑臉的道:“那個那個……那個什麼,噯,什麼來著?”
他說了一半就扭頭問旁邊的人,建昌侯張延齡之子張肖祖才十三歲,所以還比較聽話,楊凌的事記的挺清楚,忙答道:“是御史李通秦”。
洛有為忙笑道:“對對,李通秦,叫姓李的出來,經本官認真查證,此人貪髒枉法、證據確鑿,奉威國公爺之命,要拘此人前去調……調什麼?”
張肖祖又答道:“調查取證!”
“對對,調查取證,趕緊的,不要耽誤本公子辦差”。
李通秦?那是劉瑾的乾兒子呀,劉瑾現在收了七個乾兒子了,李通秦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年紀只比劉瑾小了五歲,卻不知廉恥,甘拜一個權閹為乾爹,不過這份關係一拉上,對他確實大有助益,在督察院,就是左都御史都不敢輕易得罪他,楊凌第一招就拿他開刀了?眾御史言官頓時譁然:楊國公果然就是衝著劉瑾去的。
陳仲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