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9章 奸詐兄弟,回到明朝當王爺,月關,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個人還是沒理她,唐一仙恨恨地摘下一粒葡萄,丟進了嘴裡。

楊凌輕輕笑道:“臣代皇上管理皇莊時您也知道,那只是個幌子,不過這次為了改制革新,臣做過詳細調查,現在自然就明白了。

皇室、王室,本來是由朝廷財政支付花銷費用的,這些錢從哪兒來?來自百姓稅賦。百姓之地都要納稅,這是天理。藩王就藩,皇室指定一些王田,並不是這位王爺擁有多少多少田地,而是這塊土地所繳納的賦稅不再繳給戶部,而是由王室派人管理,直接由王室使用。皇上的皇莊也是如此。

皇室、王室本來就是從朝廷財政中支取費用的,這部分田地劃成皇莊,戶部那邊就按數減少供應,皇莊王莊的存在,只是讓百姓繳納的賦稅少了戶部這個中間環節,直接交給本該享用它的皇室、王室使用。

繳皇稅王稅,就不用繳官稅,並不是重複收稅。所以這地叫官地也罷、叫皇莊也罷,只是管理人的不同。對老百姓來說,其實沒什麼區別。”

正德的臉色慢慢緩和下來,楊凌繼續道:“而且,皇莊、王莊徵收的田租比例按規定是一畝地徵三分稅。比普通地主家徵收的還要少一些,耕做皇莊的佃農,負擔要小於一般田地的佃戶”。

正德皇帝悶哼了一聲,不悅地道:“你知道了還這麼說?剛剛真是氣死朕了。”

楊凌微微一笑,說道:“皇室總需要有收入來應付日常花費開銷的,不從皇莊出,就從官地出,不是直接收,就得戶部給。那麼這地名字叫皇莊還是官地有什麼區別?

一百萬畝地一年的稅賦約為一萬兩,一些豪紳、鹽商、海商,每年賺取的利潤都遠遠不止於這個數字。皇家所入看起來沒那麼聳人聽聞,也談不上兼併土地,讓百姓沒了活路”。

“但是……”,楊凌嚴肅起來,說道:“平頭百姓誰會去計算這些地一年所出幾何?皇家徵收又有若干?他們只聽說皇家自己佔有幾百萬畝土地,就覺得驚世駭俗了。而且以訛傳訛、信口雌黃,本就是人之常性,人們也願意津津樂道、誇大其辭。

士紳們是願意這麼傳的,傳播這種話,就為他們的真兼併創造了條件,傳的人多了,相信的人也就多,甚至流傳後世,讓不明真相的後人聽了,也會覺得義憤填膺。

臣所說的這些還只是正常情況,正常情況下,並沒有坑農害農,圈點皇莊、王莊對皇室的聲譽也是極為不利的。那麼皇莊到底有沒有盤剝?耕種這些土地的百姓是不是真的就比向官府繳稅的百姓繳稅少,更得實惠呢?其實很少、非常少。”

他迎著正德有些錯愕的目光,解釋道:“原因很簡單,皇莊在官府之外自設管事人員,他們的工錢從哪兒出?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的出處仍是田賦,所以加上他們的工錢,這皇莊稅賦就已經不比向官府繳稅的田地少了。

此外,這些皇莊地私人管事、師爺們,代行的是官府的職權,他們上面對著的是身份高貴、永遠不可能和佃戶們朝面的皇親貴戚,下面對著的是那些為皇親國戚耕種皇莊的佃戶,地租到底定多少、收多少,還不是他們一句話?他們有這樣便利的條件,有可能不貪麼?

皇上以為自己是按一畝地三分稅在收稅賦,讓給了百姓七分利,然而實際上百姓辛苦一年,真正所得可能連三分都不到,中間的大頭都被一層層的管事、師爺、打手們給分貪了。百姓們知道是誰如此盤剝他們的嗎?這筆帳自然算在了皇上頭上”。

楊凌的語氣沉重了起來,又道:“臣說的這還只是您的皇莊,至於各地藩王……咳咳!臣不敢瞞皇上,您想必也知道,藩王之中有賢有愚,並不是都知道體恤百姓的。如果這個藩王自己就貪圖錢財,拼命壓榨,提高了稅賦比例,再加上層層管事從中盤剝,百姓豐年所得可能就只餘一分利能勉強活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