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糊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破竹,民國投機者,有時糊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淡水大捷之後東征軍勢如破竹攻克平山、白茫花;洪兆麟尹驥原欲利用白茫花的地形條件阻擊東征軍,但軍無戰心、士氣低落,被粵軍張明達師繞過白茫花,攻擊其側後於是洪尹二部紛紛奪路而逃,尹驥部徹底潰散,洪兆麟僅率三千餘人逃往潮汕地區,至此南線敵軍幾無抵抗。
攻克白茫花後,東征軍總部在白茫花召開會議,許崇智、蔣介石、加侖等前線高階將領均參加,討論下一步作戰方向。
此時縱觀整個戰局,北線滇軍主力與林虎對峙於河源、博羅以北地區,譚延愷部與陳炯光部在連平相持,整個北線處於相持狀態;中線桂軍與滇軍第三軍胡思舜、粵軍陳銘樞旅包圍惠州;由校軍和粵軍組成的南線部隊卻連戰連捷,陳炯明的家鄉海豐已在刀口之下。
南線部隊士氣高漲相對應的是高階將領卻很冷靜,許崇智帶來的訊息表明北線滇軍與林虎在打一場“靜坐”戰爭,雙方很默契的均保持守勢,更為可慮的是楊希閔、劉震寰不久前發表通電主張南北議和,實現國內和平,而後楊希閔竟然丟下部隊去香港了,林虎居然仍然不發動進攻,這其中的隱情令人深思。
擺在東征軍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北上攻取惠州;一是東進攻取海陸豐、潮汕地區。前者的有利之處在於惠州是陳炯明軍的支撐點,拔掉這棵釘子,便於徹底摧毀陳炯明在東江的勢力;不利的地方在於惠州城高牆厚,又經陳軍長期經營防守體系嚴密,滇桂軍曾經圍城數月不下,如果取惠州遷延曰久,必然給陳軍以喘息之機,而且楊希閔的動態令人生疑,一旦滇桂軍有變,不但目前的成果會損失殆盡,而且屯兵堅城之下的東征軍必受到敵人的兩面夾擊。東進潮汕的好處是目前當面之敵洪兆麟部已經無力再戰,敵軍兵力空虛,可以趁楊希閔態度未明朗之機拿下潮汕,將洪兆麟部殲滅或驅趕到福建境內;不利之處在於東進是孤軍深入,供應線從廣州到前線至少400裡,而且楊希閔一旦生變,後路有被完全切斷的可能。
兩種方案各有利弊,參加會議的各軍將領爭論激烈,不過加侖、張明達力主東進,許崇智、蔣介石有些猶豫,許濟則力主北上攻取惠州,他認為目前東征軍經連場大戰,兵力消耗較大,繼續東進風險很大,如果東進他要求休息一段時間,以整補部隊。
加侖表示反對,現在敵人是驚弓之鳥,如果我們休整敵人也就任喘口氣,我們休整完畢,敵人的整頓也完成了,那時我們再要進攻困難將是目前的數倍。
加侖這話沒有說服許濟卻讓蔣介石下了決心,他決定東進,他的決定影響了許崇智,許崇智決定調粵軍陳銘樞旅加入南線作戰,同時向大本營要求增調吳鐵城的警衛軍也加入南線作戰,依然由蔣介石擔任南線總指揮。
具體部署是全軍兵分兩路,左翼由蔣介石率領校軍出梅龍圩進攻海豐;右翼由許崇智親自率領沿西枝江左岸取道三多祝進攻海豐。
南線的潰敗讓陳炯明又驚又怒,他完全沒想到南線敗得如此之快如此徹底,僅僅多了兩個團的黃埔校軍,許崇智粵軍的變化就如此之大,他想不明白,故而他把原因歸結為部下不聽指揮,如果洪兆麟能夠早兩天出動,淡水就不會被人乘虛襲取。林虎在北線按兵不動,沒有按照命令出擊譚延愷的側翼。陳炯明感到自己這次出山對部下的控制力下降很多,兩年來這些人在東江掙扎求存,彼此間積累的矛盾在這一戰中爆發。不過他感到還有機會,葉遠秋正在香港與楊希閔商議,鄧本殷的態度也鬆緩下來,只要能打一場勝仗,這些在中間搖擺的勢力就會投向自己,就能把整個局勢翻過來。陳炯明定下心神,給林虎發去一個長長的電報:已與滇軍達成密約,彼不會向我進攻,留少量兵力監視之即可,主力自河源南下,經紫金、河婆、錦湖攻擊南線粵軍的側翼,將其一舉殲滅,最後陳炯明以悲傷的口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